健康養身★老是吃外送不營養? 營養師提供聰明挑選撇步

老是吃外送不營養? 營養師提供聰明挑選撇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COVID-19疫情肆虐下,外送平台興起,民眾只要拿起手機就有許多商家與餐點可以選擇,外食頻率增加也讓外食族經常發生飲食不均衡、高鹽、高油、低纖維等問題,長期可能導致便秘、肥胖、三高等慢性病,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營養師覺嘉欣指出,平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整體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都能有所提升。外食族在點餐時若能把握均衡飲食的原則,就能輕鬆吃的健康又營養,在防疫期間提升免疫力,保護自己對抗疫情。

中式餐點以澱粉類為主 建議加點滷蛋、豆干、燙青菜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覺嘉欣營養師表示,中餐愛好者要注意,中式餐點食物的組成以澱粉為主,如炒飯、炒麵、燴飯、湯麵類,需注意飲食不均衡的情況,建議可加點滷蛋、豆腐、豆干等蛋白質食物及一份燙青菜。快炒類烹調口味較重鹹,且烹調用油多,需注意高油、高鹽等問題。如果選便當類,盡量選擇以蒸、煮、烤、涼拌的烹調方式的食物,避免煎、炸物、香腸、貢丸等加工食品,並應搭配足夠蔬菜量。

西餐白肉優於紅肉 清炒、清湯、少吃甜點

西餐愛好者則建議主餐選擇海鮮類、雞肉等飽和脂肪含量低的白肉,若食用牛肉、豬肉等紅肉,建議每週紅肉攝取要控制在500公克以內。如點義大利麵、燉飯類,首選清炒方式,若選擇醬汁則可優先選擇紅醬或以橄欖油為基底的青醬,而白醬多以鮮奶油為主成分,飽和脂肪含量高,要注意減少攝取頻率,以減少熱量及醬料攝取。如果餐點的蔬菜量不足,也建議再加點一份時蔬或小菜。套餐的濃湯因大多數有添加麵粉及奶油進行調合,熱量不低,建議以清湯取代濃湯。

前菜的生菜沙拉若可接受不沾醬,就建議直接食用,以減少攝取醬料的熱量,若不習慣仍需選擇醬汁,建議選擇和風醬、水果優格醬或油醋醬,熱量都比千島醬及凱薩醬還低,可詳看醬料外包裝。例如便利商店1包40公克的沙拉醬,和風醬、凱薩醬、千島醬依序為48、96、104大卡。飯後甜點一般為精緻糕小蛋糕、餅乾、冰淇淋,如果可以的話,盡量少吃甜點,才不會額外攝取過多的精緻糖及飽和脂肪。

速食建議減少炸物類 薯條換沙拉、飲料改無糖

速食愛好者,建議選擇烤雞、燒肉漢堡類,優於炸雞堡、炸雞塊等油炸物。附餐薯條若換生菜沙拉,可減少至少150大卡的熱量並增加蔬菜攝取量,達到均衡飲食。飲料建議選擇無糖綠茶、零卡汽水或鮮奶,少喝含糖飲料。

覺嘉欣營養師表示,若能把握以下5原則,飲食均衡營養,提升免疫力,幫助對抗疫情。

一、每天至少1餐選擇未精緻澱粉類當主食,如糙米飯、地瓜、南瓜、全麥麵包等。

二、每天至少吃2份水果與3份蔬菜,選用新鮮當季食材。家中可常備較耐放的水果,減少出門採買的頻率,如蘋果、芭樂、柳橙。

三、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

四、選擇7少食物,少油、少鹽、少糖、少油炸物、少沾醬佐料、少吃精緻甜點與甜飲料,少吃加工食品。

五、攝取足夠水分,簡易計算方式可用每公斤體重乘上30毫升,作為一日所需水量的評估。

【延伸閱讀】

Buffet吃飽也要吃巧 營養師建議可從「用餐順序」下手

台灣疫情何時結束? 專家樂觀:迎向動態清零階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8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隨著全球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成為第二大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我國今年將邁入高齡社會,不僅未來青壯年負擔跟著日益沉重,同時也因「骨鬆」的高盛行率,使得髖部骨折的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其中更有高達2成的患者在術後一年後死亡、8成無法自理生活。有鑑於此,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協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年長者在用餐及用藥的時候,經常要耗費許多時間。許多長輩因容易喝水嗆到、食物無法下嚥,藥丸不易吞下等吞嚥困難狀況,由家屬帶至醫院就診。有吞嚥困難的老人家因為口咽部肌肉無力萎縮、口腔感覺遲鈍,常讓以往輕而易舉的進食變得困難重重。常見5點錯誤習慣 易導致長者吞嚥困難南投醫院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每年的4月11日為世界帕金森氏症日。50歲的王爸爸前陣子常常走路小碎步、容易跌倒、手腳不自主地顫抖,原本以為是脊椎問題,到鄰近骨科診所檢查、復建,2、3個月後依舊沒有太大改善。經神經內科抽血檢查及腦部斷層掃描排除部分病症,透過量表檢測確診為原發性帕金森氏症第3期。經藥物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罹患皮肌炎 恐導致肌肉無力一名12歲方小妹妹,從前年底開始,不僅體力變差,手腳和臉上也不時出現紅疹,雖被診斷為過敏,但卻找不到過敏原,某次方小妹妹起床時,臉突然變得很腫,趕緊就醫檢查,醫師研判應為皮肌炎,並抽血檢查進行確認,但確診前,恰逢學校校外教學,方小妹妹玩溜滑梯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