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是鬱鬱寡歡? 當心身體調適障礙演變成憂鬱症

老是鬱鬱寡歡? 當心身體調適障礙演變成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憂鬱症會造成認知、注意、記憶、情緒等障礙,進而影響進食、睡眠,甚至性功能障礙,根據《情感究竟是什麼》一書指出,尤其具有高度不安傾向的人,會對內在感覺的預測訊號有較強的自覺;作者乾敏郎表示,不安傾向較高的人所產生對身體狀態抱持的信念,也就是預測訊號會比身體實際狀況還要高許多,這時多半認為是前島葉皮質上惹禍。 

無法調節身體狀態 恐導致疲勞感

此外,包括憂鬱症、焦慮症、雙極性疾患、思覺失調症等患者,皆發現在背側前扣帶迴及腦島之中觀察到灰質體積減少的現象;若當嘗試調節自身的身體狀態時,卻因某種理由導致無法降低,這時不僅無法調整後設認知狀態下的信念,也會隨著自我效能感的低迷,導致疲勞感。 

處於低迷自我效能感 罹精神疾病機率高

乾敏郎進一步解釋,這種疲勞感與肉體上疲勞不同,即使休養也不會舒緩,當持續處於低迷的自我效能感時,就會降低對壓力的抵抗能力,進而埋下罹患各種精神疾病的危險因子,這時顆粒性內臟運動皮質會出現結構異常或慢性代謝亢進,導致傳送至內臟的預測訊號過於強烈,此外,加上慢性代謝亢進所致,會使內在訊號應會包含大量的雜訊,一旦訊號中的雜訊愈大,就愈難檢測出它和預測訊號之間的差異。 

自律神經亢奮 恐是憂鬱症徵兆

因此在憂鬱症症狀前,就會使自律神經、代謝及免疫系統持續亢奮運作,使自我效能感持續低迷;乾敏郎強調,腦部會預測身體較可能做出的要求,並進行能量調整,並試圖在它產生前做好滿足要求的準備,也就是所謂的身體調適,這時一旦身體調適出現障礙時,就會促使憂鬱症發生。

(參考資料:情感究竟是什麼?從現代科學來解開情感機制與障礙的謎底 遠流出版社)

【延伸閱讀】

【真心關愛卵巢】高復發+高死亡率 突破晚期卵巢癌治療困境有解方

世界血友病日邀名人繪紅傘 長效型凝血因子預防性治療新趨勢

他肺癌第四期 靠PD-1抑制劑達3年以上存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7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人的出生,無法自己決定,但是,人的死亡,現在已經可以到安樂死合法的國家,像是瑞士,選擇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台灣有民眾因為罹癌末期也將依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以此有尊嚴的方式「善終」。根據了解,在瑞士進行合法安樂死的人,最後將喝下一杯「戊巴比妥鈉」(Pentobarbita)鎮靜劑,現在就讓醫師為您揭開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臺中慈濟醫院自五月起推出「藥師門診」,針對糖尿病、抗凝血藥劑以及高診次整合門診病人提供藥品諮詢,朝保障用藥安全與避免藥品浪費方向努力,實施一個月以來,獲醫師與病人高度肯定。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提供免費藥師門診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表示,基於提供民眾用藥安全諮詢,並為政府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106年臺北市性侵害案件受暴人數為842人,其中被害人年齡在18歲以下者占一半,6歲以下孩童更有30人!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家長適時教導孩子保護自己,拒絕任何不恰當的身體碰觸,如果不幸發生性侵害案件,要以關懷傾聽並及早介入醫療輔助,讓親情專業成為孩子的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許多年長者退休後就無所事事,容易退化,為鼓勵長者獲得成就感,台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活動,並利用屋頂閒置空間,號召長者志工從零開始學習務農,在屋頂農場自行栽種無毒蔬菜,並創新健康輕食蔬果餐,至今2年多,許多長者從被教導者的角色到主動參與,再進階為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