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翁末期心衰竭 心臟移植獲新生

老翁末期心衰竭 心臟移植獲新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63歲的楊先生,7月突然感覺呼吸困難、全身無力,就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經過數度心律不整、休克、插管急救,並使用葉克膜,醫師評估為末期心衰竭,心臟移植是唯一救命的方法。所幸,楊先生等待2個月,終於等到適合的心臟,日前順利完成移植手術,已康復出院。 

末期心衰竭 只剩下心臟移植一途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諶大中表示,輕度心臟衰竭可透過藥物治療、調整生活型態,改善不適症狀;重度病患則須手術治療,例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左心室減容手術,但僅能暫時延長生命與改善生活品質;末期心衰竭者,當藥物及手術治療無效時,只剩下心臟移植一途。 

等待心臟移植有234人

不過,諶大中主任說明,國內器官捐贈人數與等待人數相差甚遠,根據器官移植登錄中心統計,等待器官移植病患有9358人,其中心臟為234人,大部分病患須苦苦等待數個月之久,才能有適合的心臟進行移植。他呼籲,若真的面臨生命結束,最好能夠捐出器官,讓需要器官移植的人重獲新生。

心臟移植手術 成功率達9成

諶大中主任強調,目前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率約9成,但仍可能發生心律不整、聲音沙啞、栓塞、中風、呼吸衰竭、腎臟衰竭、肝臟衰竭或其他器官衰竭的風險,且病患須終生服用抗排斥藥物,建議按時回診、配合醫囑進行檢查,才能維持正常生活。

推行無心跳器捐 嘉惠等候移植患者

為了鼓勵器捐大愛行為,衛福部10月6日開會同意推行無心跳器捐,適用對象為同意安寧緩和醫療及願意器捐者,當病患心跳停止5分鐘後,就可摘器官捐贈;無心跳器捐者比照現行腦死器捐者,若捐出2個以上的器官,其中1個可以指定受贈對象,可望嘉惠更多等候移植的患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5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不論是三五好友聚會,還是午後空檔,您總是習慣大啖調味堅果、甜食、糕餅等零嘴解饞?但中醫師提醒,長期不忌口,嗜吃富含精緻澱粉、高脂肪的加工食物,小心除了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增加變胖可能;尤其在脾胃消化不良下,更易形成痰濁堆積體內,導致新陳代謝紊亂、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發生,不可不慎! 吃錯零嘴問題多~2原...

閱讀詳情 »

銀髮浪潮勢不可擋!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3.2%(約304萬人),因此如何避免失智上身,也成為現代人熱烈關注的議題。但到底哪一些原因會增加失智症的發生率呢?國內失智症領域權威醫師提到,近來有許多研究發現,失眠等睡眠障礙問題,可能也是造成失智的潛在風險之一! 睡不好易失智?動物實驗:睡眠有助於老鼠腦內類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藝術能陶冶心性也能讓壓抑的情緒有揮灑之地,藝術治療是藝術創作衍伸的一種心理治療方式。范維昕心理師表示,藝術治療是透過創作歷程,進而達到情緒的抒發,作品能幫助創作者對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以全面性較為客觀的角度觀看內在,更進階地認識與了解自我。藝術創作中非語言的表達方式,與單...

閱讀詳情 »

你家的孩子經常有焦慮、易怒的表現嗎?醫師指出,一旦孩子出現情緒障礙,應抱持尊重、了解、接納和關懷的態度,試著減少孩子壓力的來源,同時需與父母討論如何改變互動的狀況,甚至安排家族治療,必要時加上藥物治療,以降低情緒障礙風險。 醫師李佳蓉(如圖)表示,情緒問題並非成人專利,兒童情緒障礙值得注意。(圖片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