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兒童焦慮、易怒情緒障礙~多來自父母壓力

你家的孩子經常有焦慮、易怒的表現嗎?醫師指出,一旦孩子出現情緒障礙,應抱持尊重、了解、接納和關懷的態度,試著減少孩子壓力的來源,同時需與父母討論如何改變互動的狀況,甚至安排家族治療,必要時加上藥物治療,以降低情緒障礙風險。

兒童焦慮 易怒情緒障礙~多來自父母壓力

醫師李佳蓉(如圖)表示,情緒問題並非成人專利,兒童情緒障礙值得注意。(圖片提供/奇美醫學中心)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李佳蓉表示,情緒問題並非成人專利,現代兒童因為家庭、學業等因素而飽受情緒困擾者,愈來愈多。臨床發現,兒童有情緒問題,女孩常以焦慮的形式表現,男孩則多以行為問題表達,父母態度通常是關鍵。

兒童情緒障礙 多來自父母壓力

除此之外,臨床研究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約有4成左右同時合併了情緒障礙問題,自閉症類群疾患更有7成會有情緒及行為問題。此外,兒童的焦慮、憂鬱、衝動相關疾患,都可能表現出明顯的易怒情緒。

基本上,家庭環境、父母的管教以及天生的體質等,都和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很多壓力都源自於父母的期待,尤其孩子的情緒問題,其實都反映了父母的行為和想法。減輕內心壓力,是改善親子間情緒困擾的第一步。

兒童焦慮 易怒情緒障礙~多來自父母壓力

現在小孩動不動就生氣,小挫折就哭,容易衝動,情緒化。

兒童有情緒障礙 父母是情緒教養老師

李佳蓉醫師強調,現在小孩動不動就生氣,小挫折就哭,容易衝動,情緒化。到了青春期後,沒有目標、沒有動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挫折就會自殘,或自我放棄。

面對兒童情緒障礙問題,父母是最重要的情緒老師。建議應從家庭中的情緒教養開始訓練著手。且必須認知教養孩子就好比是一場馬拉松競賽,做為父母不必過於緊張、氣憤或因為外界的看法而急著為孩子打分數。

另外,情緒障礙的孩子,宜使用多層面的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及親職技巧等。若併有其他兒童神經發展或是情緒疾患,藥物可調整腦中神經傳導物質,改善腦功能,也可讓行為治療及親職技巧事半功倍。

同時,行為治療可使用個人或團體的方式,協助覺察情緒,並採用適切的方式表達,其中人際互動與團體行為治療是常使用的方式,藉由創造動態的互動環境,更直接的演練情緒覺察及控制技巧,以減少對立並促進孩子與父母親的關係。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1/667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1歲阿秀(化名)與先生自營餐館,育有三名子女。受到疫情影響,餐館營運不堪負荷最後走向倒閉。阿秀與先生面臨龐大經濟壓力而造成多次爭吵,阿秀面臨經濟和婚姻上的雙重壓力,多次有輕生意念及自我傷害行為。人生重大轉變  專業關懷諮詢解危機奇美醫學中心關懷諮詢小站關懷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噢!好痛!」20多歲女大生在爬樓梯時不小心踩空跌倒,門牙猛力撞上樓梯扶手,嘴裡旋即冒出一股血腥味。「天啊,我的牙齒掉了!」女大生驚呼,睜大眼睛望著落在掌心的牙齒,腦海裡冒出好多問號,「現在應該怎麼辦?脫落的牙齒要如何保存?有可能把牙齒種回去嗎?」 在外力撞擊下,牙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國小一年級的小智(化名),學習能力很好,對於數字和交通工具特別有興趣,談到這些感興趣的話題,他可以講個不停,但是他常常沒有注意到,其他人已經對於這個話題不感興趣了;因為小智感興趣的事物跟同學不一樣,他覺得同學談論的事情不好玩,因此很難融入大家,久而久之,他常常是自己一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重症肌無力用藥「美定隆糖衣錠60公絲」,日前因外包裝出錯,衛福部食藥署下令回收40萬顆,9月30日食藥署再度發布,同款藥品多批有效成分低於標準,效期內約3800萬顆11月29日前下架回收完成,1周內須提出改善報告。 根據食藥署發布資訊,「美定隆糖衣錠60公絲」,由新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