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花眼突然改善,小心白內障上身!出現這5徵兆要當心

你也有總要伸長手臂,才能看清書報上內容的老花眼困擾嗎?但在感嘆歲月不饒人之餘,卻始終抱持有一天能重拾清晰視力的希望?眼科醫師提醒,老花眼是每個人一生中必經的生理過程,若上了年紀的朋友突然發現老花度數似乎減低了,先別高興太早,反而要當心可能是罹患白內障的前兆!

老花眼突然改善,小心白內障上身!出現這5徵兆要當心

白內障會干擾視力?水晶體病變,光線無法正常達到視網膜是關鍵

為什麼老花眼症狀突然改善,就要小心可能罹患白內障呢?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角膜科主任劉又綾醫師表示,在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出現前,不妨先來了解什麼是白內障、成因為何?

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的眼部退化性疾病,主要成因為人體眼球內的水晶體受到紫外線、外傷、糖尿病等影響,導致水晶體蛋白質混濁、不透明所引起。

而透明的水晶體在人體內扮演了調節焦距、讓光線自由通過進入視網膜成像的重要角色。因此,一旦水晶體變混濁,便會讓外界的光線無法正常到達視網膜,造成視線模糊不清、變暗的情況發生。

老花眼突然改善,小心白內障上身!出現這5徵兆要當心

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的眼部退化性疾病,主要成因為人體眼球內的水晶體受到紫外線、外傷、糖尿病等影響,導致水晶體蛋白質混濁、不透明所引起。

水晶體不只變混濁,也可能會硬化影響屈光度 使近視加深、反而造成老花症狀趨緩

再加上,如果水晶體同時伴隨有混濁、硬化的情況,會使水晶體的屈光度增加,造成患者近視度數加深(無法看遠)。而這樣的現象發生在白內障初期,往往與老花眼導致民眾看不清近物的現象相互抵消,於是使得老花眼症狀出現暫時性的緩解。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白內障持續惡化,最終患者視力也會受到全方面的干擾。因此民眾若發現自身老花眼問題,似乎近期有改善的跡象,建議不要高興太早,而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眼科醫師的協助,釐清是否罹患白內障。

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出現這5症狀其中1種別輕忽

除了說明白內障成因,以及為什麼會造成老花眼症狀短暫改善外,劉又綾主任強調,雖然過去統計多認為,50歲以上才是罹患白內障高風險群,50歲以上機率為60%,70歲以上機率為90%。但近年來臨床門診卻發現,有不少40幾歲的中壯年人,出現早發型的白內障。

視力對人們每天的生活至關重要!因此,劉又綾主任建議,如果民眾發現自己出現以下5種症狀其中1種時,就要當心可能罹患白內障,應積極就醫,尋求專業眼科醫師幫助進一步診斷、釐清原因較有保障:

老花眼突然改善,小心白內障上身!出現這5徵兆要當心

如果發現,自己近視度數不斷加深,需要一直更換鏡片,要當心可能是罹患白內障引起。

症狀1/視力變模糊:由於人體雙眼視力會互補,且白內障可能僅發生於單眼。因此,如果民眾覺得自己有疑似白內障、看不清楚的情況;建議自我檢測時,要遮住一隻眼睛進行,若發現單眼視力出現問題就應儘快就醫。

症狀2/出現疊影、畏光:看東西有疊影,明明只有一個紅綠燈,卻看成很多個時,要特別當心。

症狀3/眼鏡度數改變:近視度數不斷加深,需要一直更換鏡片。

症狀4/老花眼改善:原本需要把手機、書報拿遠才看的清,但最近即使是近距離也可輕鬆看的到。

症狀5/眼睛容易疲勞:眼睛經常感到疲勞、不適,感覺視物費力。

老花眼突然改善,小心白內障上身!出現這5徵兆要當心

醫師建議,患者選擇人工水晶體前,還是要諮詢專業眼科醫師意見、多方評估、挑選較有保障。

白內障一定要手術嗎?人工水晶體怎麼挑?專業醫師來解答

若確診為白內障,該怎麼辦呢?劉又綾主任表示,目前針對白內障的治療上,醫界仍無法透過藥物治療方式來改善、逆轉受影響的水晶體。因此,臨床上治療白內障,仍以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為主,醫師會根據患者對視力的需求來評估進行手術的時機,一般來說,視力低於0.5以下時,可能就會建議手術更換人工水晶體來改善視力。

至於人工水晶體的種類有這麼多,民眾到底該怎麼選擇才對呢?事實上,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臨床除了健保給付的一般功能人工水晶體外,還有非球面、矯正散光及多焦點的3大類人工水晶體可供選擇。

★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對比效果好,可讓視覺更清晰,也有抗藍光版可選擇,能滿足現代人抗藍光的需求。

★矯正散光人工水晶體:同步解決規則性散光患者的屈光問題,減少術後戴眼鏡的需求。

★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相較過去僅有單一焦點,無調節力的傳統人工水晶體,新型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以在解決白內障的同時,也幫助民眾解決老花的問題。

不過,劉又綾主任也提醒,上述不同的人工水晶體,也不是患者想用就可以使用。就以有散光問題者來說,如果貿然使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反而可能使看遠看近都不清楚。因此,其建議患者選擇人工水晶體前,建議還是要諮詢專業眼科醫師意見、謹慎評估再做選擇較有保障。

【專家小叮嚀】:

最後劉又綾醫師再次提醒,想要預防白內障上身或避免惡化,民眾除了外出記得配戴太陽眼鏡外,更應積極戒菸,並維持均衡飲食、適度補充深綠色蔬菜,同時減少3C產品使用時間與頻率,都是有助靈魂之窗健康的好方法。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4/725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人體在黑夜時會分泌一種荷爾蒙,稱為褪黑激素,以提醒大腦睡覺時間到了。不過日前有地方首長就拿褪黑激素當比喻,強調要用來調整時差,甚至擊退抹黑,但其實能不能調整時差,目前仍未被證實;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醫師粟寧表示,褪黑激素的確對睡眠有影響,尤其白天光線或手機藍光都會抑制褪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年36歲的曹女士,為一般上班族,過去無特殊疾病史,但自近半年前,開始出現雙側腳趾反覆紅腫如香腸一般的狀況,有時只有一根腳趾疼痛,有時卻會好幾根腳趾一起發作,嚴重情況甚至影響行走。經多次檢查與治療,狀況並無好轉,發作頻率越來越頻繁,最後轉介至風濕科門診,進一步檢查發現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福部資料顯示,若將心血管相關疾病如心肌梗塞、腦溢血、高血壓、糖尿病等死亡人數加總起來,平均每10分鐘44秒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實已經超過長年位居國人第一大死因的癌症。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俞旻表示,以心肌梗塞為例,近年年輕的患者,幾乎都有高血脂問題;根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人對牙齒保健的重視,相對於歐美國家依舊落後。據統計,台灣兒童齲齒遠超出世界平均的1.67顆,衛福部也曾公布我國兒童齲齒指數高達2.5顆,三歲兒齲齒率高達61%、六歲童高達79%,齲齒程度令人堪憂。尤其在兒童牙齒矯正問題上更容易被忽視,許多家長總認為等孩子長大後,再進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