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鳴是生理退化警訊 研究:與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相關

耳鳴是生理退化警訊 研究:與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相關

耳鳴是身體生理退化發出的警訊!對於可能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而言,耳鳴是對患者發出儘速就醫需要的警鈴。根據第12屆國際耳鳴學術研討會最新研究顯示,有耳鳴困擾的患者,擁有較高機率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幸儘速接受治療後,皆可獲可得改善。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國人易忽視的病症,睡覺時若口鼻呼吸氣流停止大於10秒就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症。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說明,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大腦無法在睡眠時獲得足量氧氣,導致排毒不佳,腦內堆積的蛋白質無法及時代謝,大腦就易引起發炎反應,導致患者昏沉甚至耳鳴,全身也會出現一堆毛病。

李宏信進一步表示,當耳內循環不好、血路阻塞不通、神經壞死導致耳內中風,就會引發耳鳴、重聽甚至耳聾等症狀。患者若未把握治療黃金期儘早就醫,一般耳鳴的發生,初期耳鳴聲音很小,時有時無,因此常令人疏忽,以為不嚴重而不治療,但隨時間拉長,耳鳴聲音逐漸大聲,且持續不停,容易影響睡眠,也有人越是失眠,耳鳴就越加嚴重,有人因此困擾幾乎抓狂,耳鳴聲會愈來愈大,愈來愈尖銳,甚至發作時間長達24小時,恐造成聽神經不可逆的傷害。

過度疲勞、緊張、情緒不穩、用腦過度等有形無形壓力和飲食習慣亦會間接導致內耳血管過度收縮而栓塞,使血液循環不順、局部缺血而引起內耳神經萎縮病變,造成耳鳴症狀。

初期耳鳴患者只要多休息、調整作息、清淡飲食,大多可不藥而癒。若為耳鳴超過半年以上,則需耐心服藥半年至1年及可達到病情控制之效。就算耳鳴多年以上的患者,只要配合醫囑耐心服藥1至2年時間,亦可獲得改善。病人必須有耐心接受治療,同時家人、朋友、醫護人員也必須有耐心協助病人遠離耳鳴困擾。

李宏信解釋,治療耳鳴通常以促進內耳血管暢通、增加血液滲透作用及幫助神經細胞活化再生、抑制血管過度收縮三大類藥物為主,來打通內耳血液循環。並輔以神經營養劑及促進血管擴張的藥物或營養素,活化再生已受損萎縮的內耳神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一般臨床上,耳鳴病人只要耐心治療,均可使耳鳴聲音逐漸受到控制,過一段時間若又過勞或焦慮,仍有可能復發,但只要及時補充治療,很快就能痊癒。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輕忽睡眠障礙或睡眠呼吸中止症,只要及早接受治療,就能改善睡眠品質並免除未來對健康的危害。耳鳴患者除了耐心遵照醫囑服藥,平日要適度抒發壓力與緊繃情緒,避免高鹽、高糖分、高膽固醇飲食,從身心與飲食治療雙管齊下,皆有助快速恢復聽力,此外也應留意潛在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才不致因這些疾病惡化而影響耳鳴病情。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吃過生薑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1 生薑害的我們不長口腔潰瘍了 用熱薑水代茶漱口,每天二至三次。一般六至九次潰瘍面​​可以收斂。   2 生薑害的我們牙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女性因嚴重肺炎必須進加護病房觀察,經由抗生素及呼吸器治療,一星期後逐漸改善,但這名患者的肚子卻不斷脹氣,且沒有解便,更無法順利進食,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感染困難梭狀桿菌所導致。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症狀多為腹瀉、腹痛且有時會伴隨發燒,但這名患者卻出現腸道阻塞,在臨床上並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現退化性關節炎,通常會有關節疼痛、活動不便等症狀,且伴隨腫脹變形,屬於關節軟骨病變,不但會使軟骨變薄,也可能有骨刺增生等現象;彰化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彥名指出,尤其許多民眾都會自行購買葡萄糖胺製劑,也就是維骨力服用,但要小心,並非所有含有葡萄糖胺類成分的產品都為維骨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住在台中的阿榮(化名)過去是海軍陸戰隊退伍,曾任跆拳道教練,但從5、6年前開始,右手和右腳變得容易發麻,近一年來嚴重到連走路都有問題,全身僵硬幾乎癱瘓。豐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正一表示,經檢查發現,患者有嚴重的後縱韌帶鈣化,第三到第五節頸椎位置,韌帶硬化如骨頭般,導致神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