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癬」為人知的免疫病 乾癬性關節炎

「癬」為人知的免疫病 乾癬性關節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因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起的皮膚慢性發炎及表皮增生的疾病,又稱為乾癬,患者會出現多發性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且上方有厚薄不一的銀白色鱗屑;大林慈濟醫院風濕科主任童建學表示,乾癬好發於頭皮、手肘、膝部、生殖器等,但全身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其中乾癬患者約5%至30%皆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是一種與乾癬相關的發炎性關節病變,會造成關節腫痛及變形。

謎一樣難解的免疫疾病 可有藥醫?

童建學指出,不論是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發病機理不明,臨床上,約三分之一乾癬患者有家族史,另外,像後天免疫異常、代謝異常、細菌抗原以及精神因素、外傷、季節變化、菸酒、熬夜也可能與發病原因息息相關,治療上雖不能完全根治,但若能早期診斷且持續接受治療,並保持情緒平穩及規律正常生活,就能有效控制病情,目前也已能透過生物製劑得標靶治療,大幅提升改善病患生活品質。

風濕免疫病症狀多 應早期診斷接受治療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解釋,風濕免疫病特徵較多樣化,包括免疫病、多器官病變、病程長、時隱時現、常誤診為不相關病變、進行性、破壞性等,屬於慢性疾病,因此儘管症狀緩解,仍須仰賴藥物控制;因疾病面貌多變,患者若發現疾病表現有異時,且看診的科別超過兩科以上,這時就得考慮赴免疫科就診。

生物製劑標靶療法 有助舒緩風濕免疫病

賴寧生院長補充,除了傳統用藥外,目前已有免疫療法、生物製劑標靶療法等,療效佳,能有效改善病患生活品質;另外貝歇氏症的生物製劑用藥以及另一罕見疾病天疱瘡的用藥也已被納入健保給付,因每個人症狀不同,診斷上較不容易,因此若有任何症狀出現時,應及早接受診斷,持續治療,才能避免症狀惡化。

【延伸閱讀】

水上活動戴隱眼好惱人 玩家求助近視雷射

吃出愛滋防護力! 醫師建議PrEP安心吃法

線性提拉打造高挺美鼻 五官更立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2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脊椎照護中心由脊椎名醫也是安南醫院院長林瑞模教授領軍下成立,提供雲嘉南地區脊椎病患綜合臨床服務。配備高端解析度手術專用X光機、碳纖維脊椎專用手術床、高解析度手術顯微鏡與內視鏡,除提供各類傳統手術外,更致力於引進及發展各項微創脊椎手術,自去年5月引進最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4歲的蔡小妹妹在國小五年級時,因身體出現紅斑、關節疼痛、反覆發燒等症狀,就醫後被診斷為紅斑性狼瘡,經人介紹至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中心治療,獲得病情控制穩定。醫師提醒,紅斑性狼瘡要留意飲食控制、按時服藥、充足休息、適當運動、隨時防曬,以維持病情穩定。 紅斑性狼瘡會攻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只要天氣一變冷或吸入灰塵、花粉等,過敏性鼻炎患者就會發癢、狂打噴嚏、鼻水流不停,如何有效對抗過敏性鼻炎,最重要的就是遠離過敏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李國熙表示,過敏性鼻炎必須持續治療,尤其鼻噴劑不可斷然停藥,以免造成反覆發作讓症狀更加嚴重。 天氣只要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攝取過多鈉,會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罹病率與死亡率的風險。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公克),然而近年的國人營養調查皆顯示,鈉的攝取量為建議量的1.5~2倍。 控制鈉預防心血管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3年發佈指引,提出至2025年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