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鳴是老化自然現象?舒緩暈眩和重聽,3體質正確調理

誰說耳朵嗡嗡作響、耳鳴,是老年人的專利!?中醫師表示:「耳朵是人體全身的縮影。」只要看耳穴局部變化,就能看出全身各部位疾病資訊。換言之,人體出現耳鳴症狀,正是在反應身體臟腑功能已產生失調,並不一定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建議最好積極就醫,以預防持續惡化、影響聽力。

耳鳴是老化自然現象?舒緩暈眩和重聽,3體質正確調理

耳鳴、腦鳴是聽神經出問題 黃金治療期只有6個月

賴睿昕中醫師表示,門診發現近來耳鳴問題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且除了一般常見的耳內有鳴聲、嗡嗡聲等典型耳鳴症狀外;更有不少患者前來就診時會反應,聲響並非從耳朵而來,而是常自覺腦中有音聲、鳴響,而這類症狀反應臨床上則將其稱之為「腦鳴」。

除了說明耳鳴、腦鳴臨床表徵的不同外,其也分享到,醫界普遍認為,導致上述症狀發生的原因,多與人體聽神經退化或變性有關。因此,若未積極治療、處理,不只會妨礙正常聽覺,使人聽力減退、形成重聽,也會影響人的腦部功能,讓人產生失眠、健忘的症狀。

耳鳴是老化自然現象?舒緩暈眩和重聽,3體質正確調理

誰說耳朵嗡嗡作響、耳鳴,是老年人的專利!中醫師表示,人體出現耳鳴症狀,正是在反應身體臟腑功能已產生失調;並不一定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建議最好積極就醫,以預防持續惡化、影響聽力。

建議民眾只要發現自己出現耳鳴、腦鳴症狀,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釐清病因、對症治療,才避免將來承受失聰之苦。再者,針對耳鳴症狀,醫界更普遍認為,一旦持續性耳鳴發生,其黃金治療期約只有6個月左右,所以積極就醫非常重要!

中醫談耳鳴!中醫:耳鳴反應人體臟腑功能失調問題

至於,傳統中醫又是怎麼看待耳鳴問題呢?賴睿昕中醫師解釋,中醫講究「以形治形」,而人體的一隻耳朵,就像是一個縮著身子、頭朝下腳朝上的嬰兒、五臟六腑俱全。

因此,自古以來,中醫便將耳朵視為一個人全身的縮影,而從耳穴局部的變化,則能反映出全身各部位疾病的資訊。所以,中醫治療、改善耳鳴症狀,首先會先釐究竟是身體哪一臟腑功能失調、出現問題,再進一步針對失調臟腑加以治療、調理。

耳鳴是老化自然現象?舒緩暈眩和重聽,3體質正確調理

當一個人長期處於高壓、高張力的狀態下,大腦也就會跟著變得緊繃、難以放鬆,而身體的內分泌、新陳代謝系統也會變得異常;久了以後,在中醫辨證來看,就會變成肝膽濕熱型的耳鳴。

耳鳴≠自然老化現象 中醫:成因分3類,壓力、飲食不當都是原因

賴睿昕中醫師強調:「中醫在治療耳鳴、耳聾首重虛實」。簡單來說,就是醫師在開始調理前,會先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起病的緩急、耳鳴的聲音大小,以及伴隨症狀等方面進行初步辨別,將其區分為實證,或虛證引起。而臨床上,又以下列3種類型最為常見:

類型1/壓力大、肝鬱氣滯:

壓力對於中醫而言就是一種肝鬱氣滯的情形!中醫認為,肝這個臟腑與人體的情緒反應息息相關。當一個人長期處於高壓、高張力的狀態下,大腦也就會跟著變得緊繃、難以放鬆,而身體的內分泌、新陳代謝系統也會變得異常;久了以後,在中醫辨證來看,就會變成肝膽濕熱型的耳鳴。

這類型的耳鳴症狀,患者通常會反應聲音是比較高頻的,而且隨時隨地都會響;有時候甚至會突然的耳聾、聽不見;這與人體承受過大情緒、壓力,未適度舒壓等有很大的關係。雖然這類型的患者,往往感覺症狀較劇烈,但這種類型的耳鳴、耳聾患者,只要學會適度紓壓、調理肝氣,一般都很好治療、痊癒的機會也很高。

類型2/高粱厚味、脾胃運化差有痰濕

平時喜好重口味食物、嗜吃高油高糖飲食者,要特別當心!長期維持不良的飲食習慣容易損傷人體脾胃,導致脾胃不能好好地處理、運化進入身體的營養物質。

一旦這些營養物質在人體內無法被有效吸收、代謝,就會變成中醫所謂的痰飲,造成身體多餘水分、代謝廢物無法有效排除,進而阻礙氣血循環。當其影響到耳朵就會導致耳鳴,或是耳聾的發生。

臨床上,這種耳鳴是多屬於漸進式的、發生頻率會稍微低一點。至於想要改善這一問題,首先要從矯正不當的飲食習慣著手!建議飲食保持清淡,且適度補充蔬果、維持營養均衡為佳。

耳鳴是老化自然現象?舒緩暈眩和重聽,3體質正確調理

透過適度的穴位按摩、放鬆,對於減緩耳鳴和預防聽力減退,也有一定的作用。

類型3/年老體虛、肝腎虛損

年老、體虛導致的聽力退化、重聽,多與更年期後,人體肝腎虛損、氣血不暢有關。這種耳鳴與重聽症狀,通常都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有,屬於低頻耳鳴。一般來說,這種耳鳴比較難治療,如果針灸針下去耳朵沒有扎實的感覺,代表預後較差了。

且通常只要錯過了半年的黃金治療期,即使再治療,預後也會較差。所以,針對這類體質者,賴睿昕中醫師建議,民眾一定要多留意自身的聽力狀態,一旦發現有異常,就該積極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以延緩其繼續惡化。

減緩耳鳴、聽力問題 中醫師:適度揉按、搓拉耳朵也有幫助

除了分析耳鳴、耳聾、重聽的成因,呼籲民眾積極治療的重要性!賴睿昕中醫師也分享到,其實透過適度的穴位按摩、放鬆,對於減緩耳鳴和預防聽力減退,也有一定的作用。民眾平時不妨可多按壓翳風穴以及耳朵周圍,且常搓、揉、拉耳朵,都有輔助放鬆頸部、頭部筋膜,預防耳鳴發作的好處。

至於不慎發作的朋友,則建議發作時一定要用拳頭按揉暈「聽區」,也就是耳尖直上1.5公分處、向前及後延伸各2公分的區塊;對於減緩耳鳴、放鬆頭頸部筋膜也有一定助益。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2/603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疫情嚴峻,確診病患持續增加,政府一直強調醫療量能足夠,實際狀況到底如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表示,這幾天接到無數的員工申訴,醫療崩壞在即,基層真的已經不知如何是好。不想引起社會恐慌,只是希望社會可以聽見醫護求救的呼喊。一、急診爆、病房滿,病人源源不絕……北市聯醫的現況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許多罹患新冠患者可能在癒後飽受頭痛、嗅覺喪失、胸痛等後遺症的折磨,甚至還可能面臨中風、失語症、器官受損等嚴重風險。根據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與喬治亞理工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曾經接受氧氣治療、曾經有發高燒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他們有大腦額葉灰質體積減少,影響到額顳的神經網路的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疫情嚴峻,許多醫院自身難保,醫護人員染疫,這讓不少慢性病患者不敢就醫,為此,疾管署從即日起開放藥師查詢病人近期用藥紀錄,在確定剩下藥物數量不到10天,就可以調劑給藥。 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最近一兩週,至藥局領取慢性處方簽藥物的民眾明顯變多,皆因不敢至醫院回診,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各位親愛的朋友,值此新冠疫情嚴峻時刻,身為基層診所醫師除了堅守崗位,持續為民眾提供必要之醫療服務。也請大家能確實遵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保護自己也幫助他人。以下是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針對此刻防疫生活應注意事項的呼籲。1 遵循規定隨時戴上口罩,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室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