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耳鳴時有時無 竟是小蟲住進耳朵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耳鳴時有時無 竟是小蟲住進耳朵裡

一名50歲女性日前左側耳朵有耳鳴的聲音,時有時無,同時有明顯耳道搔癢感,但無劇烈耳痛。醫師初步診視,以為又是常見的輕微外耳炎患者,殊不知以耳鏡檢查,發現一隻活蹦亂跳的小蟲子,再以內視鏡詳細檢視,發現此昆蟲像極了「隱翅蟲」。 

未免夜長夢多,必須立即將此蟲蟲危機解除,醫師初步以昆蟲趨光性的特性,以內視鏡光源吸引昆蟲自然爬出耳道,但研判此昆蟲太喜愛陰暗潮濕的耳道環境,並沒有成功讓其爬出耳道,故以「耳吸引器」移除此蟲,順利解除蟲蟲危機,後經專家鑑定,此蟲為纓翅目昆蟲,非人見人怕「隱翅蟲」。

昆蟲卡在耳內 嚴重恐造成鼓膜及中耳受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醫師徐欣健表示,外耳道異物經常發生於兒童,常見的異物為圓珠類小玩具,而成人最常見的外耳道異物,則為棉花棒末端掉落的棉花,常是清潔耳道過後造成。外耳道異物可簡單分為非動物性跟動物性,非動物異物常見還有小橡皮擦、衛生紙屑、BB彈、紗條、鈕扣型電池、小石塊、木屑及植物種子等。當然還有與本次患者相同遭遇的動物性異物,最常見的是體型較小的昆蟲類,像是蚊子、蟑螂、飛蛾、螞蟻等。

外耳道異物的臨床表現差異大,體積小無刺激性的異物,可能無任何症狀,經常於看診時醫師無意間發現,像是棉花棒末端掉落的棉花或衛生紙屑。體積較大的異物會擠壓耳道,則可能造成急性外耳炎,會有耳悶脹感、耳鳴、反射性咳嗽及耳痛,而活體異物如昆蟲,則可能感受到耳內間接性的耳鳴,或昆蟲在耳內走動的摩擦聲及翅膀拍動的轟鳴聲,同時可引起劇烈耳道疼痛,更甚者造成鼓膜及中耳受損。 

利用趨光性引導昆蟲離開耳道 無法解決須就醫
外耳道異物該如何治療?徐欣健指出,首要在於移除異物,患者初步可自行將頭朝向有異物的一側傾斜,利用重力讓異物掉落,若異物是昆蟲類,則可在昏暗的空間,使用手電筒的光源照射外耳道異物的那一側,利用趨光性引導昆蟲離開耳道,若仍無法解決則須就醫,由耳鼻喉頭經外科醫師使用專業合適器具處理,通常在門診即可完成異物移除,若遇兒童外耳道異物且不能配合的患者,則宜在全身麻醉下進行。

對於像是昆蟲類的「動物性異物」,在確定耳膜無破損的情形下,可將生理食鹽水、沙拉油或甘油倒入耳道內,浸泡約10分鐘將其溺斃,再由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取出異物,避免直接夾取造成昆蟲更往內鑽,造成耳道及耳膜受損。以本案例來說,在沒有驚嚇到昆蟲的前提下,直接以耳吸引器吸引移除,順利解除蟲蟲危機,如此可省略耳內滴劑的步驟。患者若有耳道不適感,不宜貿然自行清潔或掏取,應前往耳鼻喉頭頸外科門診,由醫師診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以第34例為指標個案的國內首起院內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宣布其同住20多歲的男性兒子也確診,且確診過程引發關注,因其住院隔離期間2次採檢皆陰性,卻在居家隔離期間咳嗽發病,第3次採檢陽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台灣牙科醫療技術之強,國際間享有口碑,更吸引不少台商拚著一日來回也要回台看牙!國內知名牙科診所觀察,以業務工作為主,重視牙齒外觀的台商,不分男女,近來成為國內牙科診所崛起的看診主流客群,尤其又以美學貼片、植牙以及雷射牙周治療等3項具最受到青睞,主要原因就是可以一日內...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口罩實名制2.0」敲定3月12日起試營運線上預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宣布,3月12日開放的首輪線上預購屬試營運性質,初估可提供700萬片、約233萬人份預購量,不受身分證末碼單雙號分流限制,每筆訂單需自付7元物流處...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延宕一個多月,滯留武漢的第二批台商包機,今(10)日正式啟動回家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宣布「華航已經起飛了」,機上搭載有4名醫師、9名護理人員,且不只檢疫醫師,還有小兒科及婦產科醫師隨行,以因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