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聽力問題知多少? 聽覺受損情況與常見聽覺輔具整理包

聽力問題知多少? 聽覺受損情況與常見聽覺輔具整理包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人類的聽覺系統可分為周邊和中樞,周邊聽覺系統由外耳、中耳、內耳所組成。外耳負責接收聲音、定位聲源、聚集聲能,使聲音通過外耳道和鼓膜、傳輸到中耳;中耳為內含空氣的腔室、當中有3塊小聽骨負責傳遞聲波;內耳分為前庭(負責平衡)和耳蝸(負責聽覺),耳蝸內含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為聽覺的終端受器。


柯蒂氏器含有2種聽覺細胞:內毛細胞和外毛細胞。當聲波從中耳進入內耳時,外毛細胞會放大聲音振動;內毛細胞會將聲能轉換為電位差、以利後續神經信號傳遞。傳輸至大腦以解讀聲音的訊息。


臨床上針對主訴聽覺困難者,會施予純音聽力檢查判斷其聽力損失程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以優耳聽覺級為主,正常:小於25分貝;輕度聽損:26至40分貝,建議尋求專業諮詢;中度聽損:41至60分貝,建議使用助聽器;重度聽損:61至80分貝,需使用助聽器;極重度聽損:81分貝以上,使用助聽器並配合相關復健計畫,需學習唇語。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上官瑋娟指出,聽覺系統任一部位受損皆可能造成聽力損失,依病變部位可分為:


1. 傳導性聽力障礙:發生於外耳、中耳,常見原因有耳垢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積水、聽小骨斷裂等情況。常可藉由藥物或手術改善。


2.感音神經性聽障:發生於內耳或聽神經,常見原因有感染、老化、噪音、耳毒性物質暴露。


3.中樞性聽障:發生於中樞聽覺系統,可能因老化、腦傷、其他神經疾病造成。常導致聽覺記憶及理解能力的減退。


4.混合性聽障:同時存在2種以上聽障類型。


感音性聽力障礙雖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輔具科技的進步、對於此類聽障者大有裨益。上官瑋娟表示,目前常見的聽覺輔具依形式可分為:


1.助聽器:基本原理是利用內建麥克風接收聲音、經過擴音器將聲音處理並放大後傳出,使聽損失者聽見本來聽不清楚的聲音。市面常見有:耳掛型 (behind the ear)、耳內型(in the ear)、耳道型(in the canal)、深耳道型(completely in the canal)及骨導式助聽器。視情形可配合使用其他語音清晰度增強技術,如:方向性麥克風、噪音消除機制、雙耳配對功能等。


2.人工電子耳:需藉由外科手術將電子裝置植入耳蝸,可放出電流、刺激聽神經產生聽覺。適用於兩側極重度聽損者,植入後仍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與學習。


3. 生活輔具:主要功能是解決使用者生活上的問題、減輕生活中參與限制,依功能分為:

▸1. 警示輔具:利用閃光或振動以警示環境變化;
▸2. 電訊輔具:如電話擴音器、網路攝影機;
▸3. 溝通輔具:使用圖卡或文字表達。

 

日常聽力保健

1.避免過度或不當清潔外耳道。
2.避免菸、酒、高分貝噪音場所、長時間配戴耳機。
3.作息規律、睡眠充足、保持心情平靜。
4.飲食均衡,攝取維生素ACE、omega-3脂肪酸、深綠色葉菜。
5.慢性病需穩定控制、定期回診檢查。
6.聽損溝通零距離。
7.儘量去除背景音。
8.說話速度放慢點。
9.關鍵字說清楚。
10.面對面和他說話。
11.說話不要用吼的。

 


更多NOW健康報導
▸防疫茶當水喝竟畏寒越喝越怕冷 中醫師指出喝錯反傷身
▸打疫苗前先搶購止痛藥備用 含乙醯胺酚成分不只普拿疼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潤膚霜易燃恐引發火災!許多民眾常因皮膚出現發紅、發炎、乾燥或皮膚乾裂,尤其是濕疹和乾癬等皮膚症狀,就會使用潤膚霜來滋潤皮膚,舒緩皮膚乾癢的情況。英國藥品和醫療產品監管署日前提出警告,由於潤膚霜含有易燃成分,恐有發生火災的危險,呼籲民眾使用潤膚霜時應小心火源,並定期清洗衣...

閱讀詳情 »

沒有進行減重計劃,體重卻莫名快速直直落,小心可能是癌症警訊!彰化1名53歲張姓男子體重在短短6個月莫名下降10公斤,本身食慾、飲食都正常,於是在一次定期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時,意外竟揪出罹患典型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俗稱血癌的一種,令患者大吃一驚。 烏日林新醫院血液科林增熙主任表示,現代醫學發展十分進步...

閱讀詳情 »

12月過後,氣溫開始直線下降,同時流感疫情卻逐漸升溫。尤其兒童因為免疫力不足,若長時間待在密閉空間裡,很容易透過飛沬或接觸,而被傳染流感。最令家長們困擾的是,流感與感冒有許多相似的症狀,讓人難以辨識。許多人發現發燒,以為只是單純的感冒,吃點藥、多喝水就會痊癒,沒想到卻越來越嚴重,就診後才驚覺得到得是...

閱讀詳情 »

冬天氣溫低,一般人為了增加熱量,嘴巴像是藏了大食怪,食慾容易失控!尤其愛吃高油脂、重口味的食物,像是愛嗑一鍋熱呼呼的麻辣鴨血鍋、一碗香氣四溢的牛肉麵,或是一份加熱滷味等,嘴巴就是停不住。吃多了這一些高油脂食物,不但會感覺膩口,再好吃的美食也可能食不下嚥!想要解膩該怎麼做呢?來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吃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