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肉桂這麼神奇,恨不得早點用到它,別再把它當作只是增加香氣的材料了!

在西方,人們會在蘋果派,咖啡或熱巧克力中加一些肉桂增加香氣,不過你可能不知道,肉桂不只是香料,把肉桂加入飲食中,可以幫助改善你的整體健康。

肉桂這麼神奇,恨不得早點用到它,別再把它當作只是增加香氣的材料了!
肉桂含有豐富的鈣,纖維,鐵,黃烷醇,錳,以及一些強效的抗氧化劑。繼續閱讀以下文章,您將發現在膳食中添加更多肉桂的8個健康理由。

1、肉桂提升你的大腦功能

聞肉桂香已被證明能增強認知過程,然而,規律地吃它,可以改善大腦功能。肉桂有助於提高記憶力,專註和注意力,並可降低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每天食用一點肉桂,有助於對抗易怒和抑鬱,並且避免頭痛。在你的晨間咖啡、優格冰沙中加入一點肉桂(別加過量!),將獲得它所有有益健康的好處。

2、對心臟很好

每當涉及心臟健康,我總是試著購買更多有利於心髒的食品和香料。我做過一項小調查,發現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聲稱,在飲食中加入調味料,如肉桂,薑黃,將有助於降低油脂餐食的負面影響。雖然避免高油脂食物比較好,因為它們增加了心臟疾病的風險,但在這些食物當中添加肉桂或薑黃,會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

3、幫助減重

當結合了飲食和規律鍛煉,肉桂也能幫助降低體重。事實上,肉桂有助於提高新陳代謝,調節血糖水平,這在減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燕麥片、優格或任何有利節食的餐點里添加少許肉桂,將提高你的減肥效果。當然,那無法瞬間立即看到成果,但是我想你知道一點點就夠了。

4、改善腸道健康

肉桂對你的腸道健康也很好。它有助於避免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反酸,腹瀉,甚至像關節炎等慢性疼痛,透過食用肉桂,皆顯示了能得到緩解的潛在特性。也許你不會在湯里加肉桂,但我建議你在最喜歡的湯里添加這個香料,特別是蔬菜湯,扁豆湯,及黑豆湯。

5、幫助避免癌症

食用肉桂幫助避免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腫瘤細胞吸收葡萄糖並忽視代謝信號,這就是為何控制血糖水平很重要,並重建一個健康的新陳代謝,如果需要的話。在每日餐食中加入肉桂可以有所幫助。在你的燕麥片或牛奶中加入半茶匙肉桂粉,並享受它的抗癌特性。

6、有助於控制經前症候群的情緒波動

肉桂是錳的良好來源,它有助於控制經前症候群的情緒波動,並避免抽筋。此外,肉桂含有肉桂醛,可幫助平衡荷爾蒙。食用如香蕉,黑巧克力,堅果,鱷梨,杏仁牛奶和酸奶的食物時與一點點的肉桂一起吃,可幫助對抗經前症候群,度過那些日子將會更加輕鬆,更快樂。

7、有助牙齦健康

肉桂是大部分漱口水和口香糖最廣為使用的成分之一,這點無庸置疑。事實上,肉桂擁有抗菌的性能,並有助於保護牙齦和牙齒避免受到損害。它也可改善口氣。我想,這是餐食里添加肉桂的最不可否認的原因之一。

8、對你的肌膚很好

由於其抗菌性,肉桂有助於舒緩肌膚和皮膚發紅瘙癢,並可對抗青春痘。也因為其自然產熱性,肉桂對按摩也很好,它可幫助緩解肌肉和關節疼痛。

在飲食計劃中添加肉桂,您還需要其它的理由嗎?我想,已經有個好理由,現在就來一杯肉桂茶或咖啡吧。

我們經常使用食物和香料,但並不了解它們有多健康。肉桂是擁有巨大健康效益的小香料。您不需要喜歡肉桂就可獲得它的健康好處,只需在你最愛的餐點里加上一點點就已足夠。

您有多常在餐點中使用肉桂呢?您最喜歡的使用方式是甚麼?請與我們分享您的秘訣吧。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臺北市藥師公會繼2013年城際藥事論壇後,再次以「兩岸醫療改革與藥物供應」、「兩岸藥學教育與職業管理」為主題,於今日在上海舉行2014城際藥事論壇,計有來自臺灣及大陸各地藥學專業人士三百多人與會。臺北市藥師公會余萬能理事長指出,城際藥事論壇代表兩岸對於藥品管理及藥事服務...

閱讀詳情 »

最近新聞頻繁報導,有黑心廠商將干貝、蝦仁浸泡磷酸鹽藥水,來使干貝、蝦仁的體積變大,這些磷酸鹽若吃進體內,對我們身體有什麼影響呢?今天Mary就要報你知~ 為了讓蝦仁、干貝賣相好、價錢高,不肖業者會浸泡磷酸鹽,使其膨脹。 磷酸鹽吃下肚後,會使身體的鈣磷比力失調。 若食用過多會導致骨質疏鬆、血管鈣化等問...

閱讀詳情 »

如果不小心攝取過多的鹽分〈鈉離子〉,我們除了多喝水外,還能怎麼樣排除多餘的鈉離子,讓身體更健康呢?   鉀,是能夠幫助我們代謝鈉的營養素,他會把鈉離子帶入腎臟,再從尿液排出。不僅如此,鉀更能維持動脈內膜細胞的完整,幫助你的血管對抗高血壓,同時也能擴張血管,幫助降低血壓。   而更...

閱讀詳情 »

    眼干澀:缺少維生素A,胡蘿卜素口臭:缺維生素B6、鋅。牙齒不堅固:缺維生素A、鈣、鐵。唇干燥、脫皮:缺維生素A、B2。貧血、手腳發涼:缺維生素B6、鐵葉酸。易疲勞、精力差:缺維生素B1、B2、B6。脫發過多、頭皮屑過多:缺維生素A、B6、鋅、鈣。1、嘴破、口角炎:缺乏維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