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肌少症增加失能風險! 一張表帶你檢測

肌少症增加失能風險! 一張表帶你檢測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高齡者需當心肌少症,易增加失能、臥床風險。根據台灣過去臨床研究發現,六十五歲以上的社區長者,約7-10%左右的民眾具有肌少症,相當於全台超過三十萬名長輩罹患肌少症。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陳亮恭主任,研究適合亞洲人肌少症的標準,坐下起立五次,若有困難就須懷疑是否罹患肌少症。

肌少症非正常老化 影響長者生活品質

陳亮恭說,肌少症在2016年被正式認定為疾病,而非正常老化的表現;肌少症會增加高齡民眾跌倒、衰弱、失能、臥床,乃至於死亡的風險,嚴重影響長者的生活品質。

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 專家更新正式發表

亞洲診斷標準發表滿五年後,由陳亮恭教授、日本國力長壽醫療研究中心荒井秀典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胡令芳教授共同發表「2019亞洲肌少症診斷標準更新」,除了修正部分診斷數值外,更強調社區介入的必要性,推動肌少症防治。


肌少症增加失能風險! 一張表帶你檢測

五次坐下+起立測試異常 當心罹患肌少症

陳亮恭表示,為了強化對肌少症的防治,在社區與基層醫療,藉由測量小腿圍、SARC-F問卷或是SARC-CalF評估三者任一項進行篩檢,異常者建議可到基層醫療院所進行肌力測試,以及五次站立起坐測試.若確有肌力或起坐測試異常,即有可能為肌少症。

肌少症可透過儀器 進一步達到個案確診

陳亮恭指出,在醫院或研究單位,若要進行肌肉量的確診,可透過雙能X光吸收儀、多頻道體組成分析儀進行測量,當確定個案明確肌肉量不足,合併有肌力或活動力的下降,可確診為肌少症。

肌少症治療藥物目前仍在臨床試驗之中,陳亮恭提醒,有效的生活型態調整與慢性疾病管理,是目前最重要的策略,包括飲食與運動的介入策略,都需與熟悉肌少症治療的醫師討論,以整體健康及慢性病的狀況進行。

【延伸閱讀】

小孩也有關節炎? 留心病因不單純

黑色素瘤復發率高面臨治療窘境 抗PD-1免疫療法助突破

李佩甄、王祚軒夫妻檔 「這樣做」擺脫了近視老花困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幾年國內醫療服務競爭漸趨激烈,小至醫師個人,大至醫療院所,都積極運用整合行銷提升品牌形象、創造聲量,吸引更多患者上門求診。在各式各樣的醫療行銷工具列中,如何選擇符合醫療法規,又能將宣傳效益最大化,並且精準定位目標客群的項目,成為行銷的一大課題。民眾想看病多上網查 因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愛美是人的天性,現代人越來越注重自身外貌,隨著醫美市場的擴大與技術革新,消費者的選擇也日趨多元。然而在各式各樣醫美廣告的行銷洗腦下,民眾就診時常常出現一些迷思。醫美廣告迷思多  術後效果因人異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楊慶升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就診時,會希望醫師以明星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有一名醫師的家屬,罹患第三期肺癌,因年紀太大且肺功能不佳,在施行完成術前輔助放療、化療合併治療後,仍不能開刀根除腫瘤。因病人已完成標準放化療,在醫師評估下,患者使用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9個月後,其癌症仍控制良好。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主任建議,針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張先生經歷辛苦的左側肺癌手術後,因必要性的神經牽引與剝除而發生吞嚥困難、喝水嗆食、嗓音沙啞持續3個月,檢查發現聲帶麻痺,讓水與食物流進氣管中。另一位王大姐在60歲後,因聲門閉合不全,逐漸發生聲音發不長、沙啞,甚至喝水會有嗆咳的狀態。成大醫院耳鼻喉部蔡書維醫師表示,單側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