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肌肉痠痛是警訊! 周邊動脈阻塞這些人最容易發生

肌肉痠痛是警訊! 周邊動脈阻塞這些人最容易發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5歲林姓男患者,罹患高血壓與糖尿病多年,兩年前左腳因為小傷口沒有積極就醫治療而嚴重到左腳膝下截肢,最近右腳第二趾也出現了潰瘍,立即有警覺到醫院就醫,經利用複合式手術室進行血管攝影檢查,確認右腳膝蓋以下的三條動脈阻塞了兩條,同時進行血管內氣球擴張手術,將阻塞的血管撐開恢復血流,手術順利,住院三天即出院返家休養。

早期症狀輕微難發覺 嚴重恐截肢

童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志賢醫師指出,周邊動脈阻塞因為早期症狀輕微較難察覺,許多患者都會拖延至嚴重潰瘍或壞死階段才到醫院就醫,因為發現太慢而造成只能截肢;個案曾經遭遇同樣的情況,所以這次出現小傷口潰瘍,就馬上到醫院尋求治療。

複合式手術室 精準治療提高手術安全性

童綜合醫院引進複合式手術室,李志賢醫師說明,「複合式手術室」的優點,是具有達到影像與手術同步整合的外科精準治療特性(術中即時造影,立即進行手術),減少病人在影像部門及開刀房之間的轉送次數和風險,大幅提高手術的品質。

3慢性病易好發 早期治療效果佳

李志賢醫師呼籲,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發生在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病人,還有長期吸菸者與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周邊動脈阻塞仍以儘早發現儘早治療的預後效果佳,但早期病徵常被當成肌肉痠痛來對待,因此若出現一走路就痛且越來越痛或者傷口超過一個月無法癒合,就應該至醫院尋求專業醫師的檢查與治療,避免延誤治療而導致截肢或截趾。

【延伸閱讀】

經痛很正常,錯錯錯! 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解脫

國際趨勢!學名藥具戰略意義 專家破解學名藥迷思

想戴助聽器卻擔心價格? 聽力師全面分析

氣喘發作才用藥超NG 醫:保養型藥物定期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青春永在的最強有力的武器   腎臟是女性的寶貝,特別是在懷孕準備生產的時候,短短的40週,腎臟簡直要累死了。如果你不重視它,就會衰老得特別快,簡直就是被金庸小說中被吸星大法吸走了真氣一樣,飛速老去,想想都可怕。   其實,腎臟很好很強大,你知道嗎?臉上的一切瑕疵以及衰老的痕跡,都...

閱讀詳情 »

在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大的時代,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感到頭疼,有數據顯示,我國超過20%的成年女性和超過10%的成年男性飽受著偏頭痛困擾。尤其進入秋冬季節後,在大溫差的影響下,到醫院就診偏頭痛的患者也在逐日增加。 偏頭痛的發病人群多為青壯年,臨床上20-40歲女性佔多數。有專家表示,他所接診的偏...

閱讀詳情 »

    現今科學家普遍認為,長期接觸低於0.2μt(微特斯拉)的電磁輻射是安全的。如今微波爐、豆漿機、電磁爐等小家電已成為大眾家庭必備電器,那麼這些家電產品到底產生了多大輻射、危害有多大?什麼範圍內的電磁輻射才是安全的?     第1名:刮鬍刀輻射指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罹患罕見疾病肌肉萎縮症的羅勝龍,從小只能躺在床上,直到9歲求學期間,爸媽每天不辭辛勞的揹他上下學,在學習過程中,他發現對繪畫產生興趣,可惜家境貧困無法繼續升學,只能再度回到那張冰冷的床上,他曾動過輕生的念頭,但身體太虛弱,就連結束生命的能力都沒有,只能夜夜以淚洗面。羅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