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肝癌平均4個月長1倍! 定期腹超篩檢及時揪出肝腫瘤

肝癌平均4個月長1倍! 定期腹超篩檢及時揪出肝腫瘤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肝病是國病,為喚起國人重視定期追蹤檢查,避免太晚發現肝癌的悲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呼籲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接受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肝癌平均4個月長1倍 肝硬化至少3至6個月回診追蹤


肝癌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從「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到最後才會出現「腫瘤」。台灣肝病權威許金川教授30多年前做過研究,發現肝癌體積倍增時間的中位數是112天,最快也要29天;若換算成直徑,大概是從1公分變成1.3公分,也就是說,肝癌平均長大1倍的時間約需4個月。


當初做這項研究,是為了評估肝病患者多久該做一次超音波檢查,結論是有肝硬化的人每隔3至6個月,無肝硬化者每6至12個月追蹤1次就可以。按此追蹤頻率,就算發現肝癌,腫瘤通常不會超過3公分,都還來得及做根除治療。


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表示,面對肝癌的不二法門,就是在腫瘤還沒有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肝癌有一群很明確的高風險族群,亦即肝臟慢性發炎者,像B肝、C肝患者。B型肝炎過去是造成台灣肝癌的主要病因,肝硬化患者得肝癌機率超過正常人100倍;即使是沒有發病的B肝「健康帶原」者,其罹癌機率也較正常人高出4倍。


腹超揪出肝腫瘤 早發現早治療徹底消除國病


為了不讓憾事一再發生,肝基會今年特地結合全台灣的北中南東12家醫療院所發起「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活動計畫」,藉由簡單、無痛、沒輻射、確診率高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有效治療。也希望「今年超了沒?」成為一股「全民運動」,讓台灣成為一個沒有肝病的國度,成為根除肝病的模範國。


昨(3)日活動共有1,912名40歲以上民眾完成免費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結果發現,其中1,680人檢查發現異常,5人疑似肝癌、79人有性質不明的肝腫瘤,6人有肝硬化,高達56%受檢民眾有脂肪肝。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公費流感疫苗今開打 除了疫苗預防流感該做好這些防範
▸小心眼睛也會中風! 中心視網膜靜脈阻塞可別等閒視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不正確的飲食結構是引起高血壓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血壓患者除了要積極的進行藥物治療以外,還應注意科學的飲食方法。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有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 黑木耳:黑木耳是通過改善血管作用,從而達到降壓的目的。被人們稱為「素中之葷」,適用於各種高血壓疾病的患者,尤其是高血壓伴有動脈粥樣硬化...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傳說故事】 相傳唐代有個叫劉簡的人,平生愛慕仙道,聽說哪裡有名山仙跡,定要雲遊覽拜訪。開元(公元713-741年)初年劉簡遇到一位自稱「虛無子」的採藥老人,虛無子被劉簡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便把他帶到自己的藥園參觀。虛無子對他說:「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長壽是可望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南市一名64歲男性從事農業,月初出現意識模糊、發高燒等情形,就醫持續嘔吐、昏迷,住院一周仍未好轉,經檢驗確定感染日本腦炎,目前個案仍住院治療。疾管署提醒,家舍附近有豬舍、水稻田是日本腦炎高風險環境,建議接種疫苗預防。 個案為高危險群 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主任張朝卿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80多歲阿嬤,長期有服用降血壓藥物的習慣,某次健檢時發現空腹血糖108mg/dl,屬於糖尿病前期,雖醫護人員提醒應注意飲食,且養成運動習慣,但短短三個月後再健檢時,卻發現阿嬤空腹血糖飆升到135mg/dl,確診為糖尿病;鹿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余宜叡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