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肝臟標靶型顯影劑 讓小型肝癌無所遁形

肝臟標靶型顯影劑 讓小型肝癌無所遁形

圖:梁博欽醫師表示,根治性治療為小型肝癌標準治療,透過MRI搭配肝臟標靶型顯影劑可清楚確認腫瘤數目、大小、位置,揪出難以辨別的肝腫瘤。

(記者張耀元報導)一名63歲王女士(化名),幾年前曾因罹患小型肝癌接受手術治療,日前回診追蹤時,電腦斷層檢查又發現一顆小型肝腫瘤,由於該腫瘤與典型肝癌表現不相符合,難以判斷腫瘤是否為惡性;為加強腫瘤動脈相的顯影,醫師安排MRI核磁共振檢查,搭配肝臟標靶型顯影劑,結果顯示腫瘤為惡性腫瘤。為了進一步確認,醫師在協助王女士進行射頻燒灼術(俗稱電燒)治療時,也同時進行病理切片,結果確認為惡性腫瘤,幸好該顆腫瘤透過電燒根除後已無再復發。

MRI+肝臟標靶型顯影劑 有利術前辨別小型肝腫瘤

臺大醫院肝膽腸胃影像科主任梁博欽醫師表示,針對三公分以下的小型肝癌,目前大多採用根治性療法將腫瘤完全清除乾淨,例如肝臟移植、外科手術切除或RFA射頻燒灼術(俗稱電燒),五年存活率可達到40%~70%;若腫瘤位置出現在不適合電燒的地方,也可以採高選擇性的經導管肝動脈栓塞(TACE)來治療,通常醫師在確認肝癌數量、大小及位置後,才會詳細評估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 「若要將小型肝癌清除乾淨,術前的檢查及評估就非常重要!」梁博欽醫師說,若能精準揪出小型肝癌,不僅能有效根除病灶,也能降低治療風險及術後復發率,建議可使用MRI核磁共振,加上肝臟標靶型顯影劑,讓超音波及電腦斷層可能無法清楚看見的腫瘤組織,能在顯影劑的輔助下清楚顯現。

避免肝腫瘤復發惡化 標靶型顯影劑成術後追蹤好幫手

梁博欽醫師指出,除了術前評估之外,由於肝癌復發率高,因此患者術後追蹤也不得馬虎,項目包含影像追蹤及腫瘤指數追蹤,術後的影像追蹤一般可透過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即可。不過,當使用傳統影像追蹤無腫瘤情況,但腫瘤指數卻出現上升的現象時,就要懷疑是否有肝癌復發的情形,這時候就建議使用MRI核磁共振搭配肝臟標靶型顯影劑,揪出難以辨別的肝腫瘤。

預防肝癌從日常做起 患者應定期追蹤防復發

現代人因生活繁忙、壓力大又作息不正常,酒精肝及脂肪肝已逐漸成為肝癌的主因之一。梁博欽醫師提醒,除了 B肝、C肝患者須定期接受檢查及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外,一般民眾也應盡量避免食用發霉或過度油膩的食物,也不要酗酒,造成肝炎、酒精肝或發展成肝癌。至於肝癌患者,最重要的就是根據醫囑做適當的治療,定期回診追蹤,一旦發現異狀應盡快就醫治療,才能防止病情惡化。

相關推薦

▲孩子飯後出現腹脹、腹痛或伴隨噁心情況,應儘早檢查。(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些症狀不能輕忽!一名16歲少女,身高157公分,但體重僅有36公斤,日前出現發燒、腹痛與拉肚子等症狀,一開始以為是遭罹患腸胃炎的妹妹感染,沒想到症狀持續3天都不見改善,甚至嘔吐,狂吐出疑似膽...

閱讀詳情 »

▲肢端肥大症若延誤就診,死亡率多2倍、平均壽命少10到15年。(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臉型改變、鞋子穿不下,當心恐是肢端肥大症找上門!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田凱仁提醒,肢端肥大會造成病人外觀逐漸改變,包括手、足、臉部五官增大等,但因其疾病進程緩慢,故常被誤...

閱讀詳情 »

牙齒顏色雖與先天的牙齒構造有關,但後天的人為因素也可能加重牙齒變色的問題!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臨床上牙齒變色常見與飲食內容、牙齒疾病、不當用藥有關,建議可透過定期洗牙、牙齒治療等方式改善,或依照個人狀況向牙科醫師諮詢改善建議。  造成牙齒變色的常見原因包括: 1. 飲食內容:常見像是喝茶、喝...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數十家醫藥公司邀請客戶提供他們的皮屑或者唾液,通過從中提取基因來預測這些患有抑鬱者的人群在服用藥物之後會有的生理反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免於病患選擇抗抑鬱葯時經常出現的反覆試驗。例如Color Genomics等公司會要求精神科醫生訂購這些測試產品,但其他公司所提供的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