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肥胖易代謝症候群 死亡風險高於癌症

肥胖易代謝症候群 死亡風險高於癌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家長肥胖要注意!國內最新調查發現,4成父母腰圍超標、體重過重,養出胖小孩機率大增。醫師指出,肥胖容易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而代謝症候群引發的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腦血管疾病死亡機率,甚至超過癌症,建議從日常生活飲食著手改善。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全台3至5年級學童,共4896個家庭進行調查,結果發現,4成父親腰圍超過90公分、3成母親腰圍超過80公分,其孩子有3成體重過重。

進一步分析發現,近5成家庭沒有特別注意挑選健康的食物,日常飲食貪圖方便性,考量以外食為主,運動習慣方面,做到每星期運動3次以上的父母僅9%,從不運動或沒有功率運動的父母,則高達6成。

千禧之愛基金會董事、成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吳至行指出,兒童的飲食、生活習慣深受父母影響,其體位大小更息息相關。國外研究也證實,1位家長肥胖,孩童肥胖機率將近2倍;若父母都肥胖,孩童肥胖機率則達5倍,更容易養出胖小孩。且兒童時期肥胖,成人後肥胖的機率為5成,青春期肥胖則成年後肥胖機率為8成,「小時候胖,長大後肥胖的機率很大。」

肥胖引發的疾病死亡率,高於癌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顧問、台大醫院病理所名譽教授許輝吉表示,肥胖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根據衛福部10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與代謝症候群有關的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腦血管疾病,占所有死因31.1%,高過癌症的29%。

許輝吉強調,身體健康要從日常生活、飲食做起,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飲食少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時時量測體重及腰圍,應以身作則教導小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92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年31歲的尤小姐,懷第一胎時就罹患妊娠高血壓,自12~13週開始平均收縮壓都在160毫米汞柱以上,16~20週時更出現明顯的下肢水腫,稍微行動就會喘不過氣,而且隨著懷孕週數增長,症狀也越嚴重。經醫師仔細評估後,建議在37週時剖腹生產。只是尤小姐妊娠高血壓依舊無法有效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臺大醫院致力發展尖端醫療技術,「氣管移植」被視為是移植醫學領域的最後一項重大挑戰,臺大外科部陳晉興教授領導的氣管移植團隊宣布,完成亞洲首例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手術。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 亞洲首例成功案例胸腔外科陳晉興教授領導的氣管移植團隊,近年來已順利完成25例小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天氣忽冷忽熱,除了心血管疾病外,顏面神經麻痺也常常趁這個時間偷偷找上門,特別是過年後大家往往大吃大喝、日夜顛倒追劇,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往往一覺起來後,忽然發現面部肌肉僵硬不受控制,眼睛閉不緊,口水容易嘴邊流出,半邊臉部僵硬無法動作,才發現居然得到顏面神經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40歲的小茜(化名)從去年開始發現每月經血量變多,加上出現頻尿、裏急後重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因小腹變大,褲子尺碼整整大了兩吋,讓她喪失自信。在朋友建議下小茜前往婦產科求診,經檢查發現子宮長了一顆宛如壘球大小,約15公分的子宮肌瘤;由於小茜害怕動刀,在與醫師討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