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肥胖是慢性疾病! 醫師提6大點預防

肥胖是慢性疾病! 醫師提6大點預防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World Obesity Day)由世界肥胖聯盟(The World Obesity Federation)提出的,希望在世界肥胖日這一天,每個人都必須團結起來,重視肥胖議題,因為『肥胖是慢性疾病』,也是持續性對健康的傷害。要呼籲政府、醫療人員及社會制定相關政策和保護措施,共同努力預防治療肥胖。

胖不只外觀 代謝疾病風險倍增數倍

從去年2020年至今,全球受Covid-19的侵犯,臨床也發現肥胖與病毒緊密的相關性,肥胖人群無法逃避"問題",在Covid-19引發的肺炎疫情中,因為肥胖人群感染Covid-19的高風險和陷入危重病情的高風險因素,再次被討論與研究。

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徐光漢主任表示『胖』不只是外觀問題,它隱藏在身上的風險,包括各種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等疾病,看似『壯』實而『虛』百受其害的胖身體,導致輕易被「Covid-19」盯上!

預防肥胖 醫師提六大點

要如何預防肥胖﹖及減重,徐光漢主任提出以下六點:

1.    均衡飲食、每日鮮食蔬果要5份,

2.    肥胖有三害:減少零食、外食、糖飲

3.    培養規律運動至少(30分以上/日)

4.    充足睡眠、規律作息

5.    針對過重者,飲食控制、運動等,建議可至門診專業減重團隊制訂治療計畫,已達減重成功療效。

6.    針對重度肥胖者(BMI>32.5),治療介入可考慮腹腔鏡減重手術,分別為胃繞道手術、胃袖狀切除手術等外科治療。

3月4日世界肥胖日,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徐光漢主任提醒「肥胖」問題帶來健康的危害,『預防肥胖、積極減重、肥胖走、健康來』,拒絕「肥胖」蠶食我們的身體,也對嚮往健康的宣告!肥胖走出去、病毒進不來、健康跟著來!

【延伸閱讀】

皮膚搔癢難耐起因竟是骨髓纖維化! 未妥善治療恐惡化為急性白血病

【李世明醫師】懷孕24週肚中寶寶不動了! 醫師:12小時沒胎動恐胎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北部成立重粒子癌症醫療中心,癌症病患新希望!重粒子癌症治療是一種先進的放射治療,不同於傳統放射治療採用高能量X光或電子束,利用加速器加速碳離子,能深入人體組織內,藉由精準定位,釋放聚集能量摧毀癌細胞。臺北榮總籌建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預計在2021年中進行臨床試驗。惡性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基督教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宣教士逝世36周年紀念感恩禮拜,日前在該會的花蓮習藝所舉行,孫理蓮當年投入山地醫療從花蓮開始,也是培育原住民護理、裁縫和褓姆等專業領域的發源地,台灣第一個原住民產院也在該地。助近百萬台灣失依孤兒與弱勢家庭孫理蓮創立台灣第一個立案的基金會,至今芥菜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心臟為人體運作的重要器官,推動血液至全身;若心臟缺乏彈力,「心臟衰竭」可能造成生命危險,出現急性休克等情形。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許志新提醒,留意喘氣及水腫等徵兆。非單純老化 務必留心黃金就醫期許志新說明,人體的心臟如同幫浦一般,將血液推送至全身,幫助器官運轉;但若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許多人曾睡到「手麻」,卻誤以為是血流不通,其實是因為神經遭壓迫。神經病學研究員詹姆斯戴克(James Dyck)表示,當手臂遭重壓,造成神經壓迫過久,身體會自然醒來作為保護機制,感覺「刺痛」、「痠麻」是正常反應,待神經恢復,不舒適感會消失。手部有多條神經 壓迫致手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