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肥胖真的是種病!醫警告: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它相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筱庭/採訪報導)

肥胖真的是種病!醫警告: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它相關

肥胖是萬病根源,不只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罹患風險,也可能是造成憂鬱症主因之一!醫師表示,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研究亦顯示肥胖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住院和重症風險。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每5位成人就有1位肥胖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代謝、婦科方面的疾病。」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國人十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導致醫療費用與社會成本的提升。

林文元說,肥胖不僅增加死亡風險,還可能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重症風險,肥胖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不僅使免疫功能受損,還會降低肺活量,萬一罹患新冠肺炎,住院率更是正常體重者的3倍,「台灣肥胖盛行率已突破20%,換句話說,等於有超過上百萬肥胖症患者,18歲以上平均每5人就有1位有肥胖問題,男性更是每2名就有1名肥胖。」

林文元也提到,許多人總是會以話語來激勵肥胖者,但實際上反而造成肥胖者焦慮,「肥胖者憂鬱症、焦慮症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大部分都是因為身旁人過度關心造成。」肥胖者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得對,社會大眾應以支持代替歧視,有大家支持的減重之路才能長久。

用3行動「ACT」落實體重管理
台灣肥胖醫學會因此提出體重管理「ACT」3個行動方案:

  1. Accompany(陪伴與支持):應以支持代替歧視,給予減重者陪伴和幫助。

  2. Calories(輕卡管理):搭配熱量計算及適當的營養調配,加上適度的運動來消耗卡路里,達到健康體重的範圍。

  3. Training(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透過國健署健康99網站等資源,幫助民眾打造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起追求健康體態;醫護端由台灣肥胖醫學會對專業人員進行體重管理相關醫學講座,從基層到醫學中心,讓醫護人員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幫助與支持民眾進行體重管理。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提到,大部分人多以「斷食」來作為減重手段,短期間內雖然會造成體重下降,實際上流失的都是肌肉,體內脂肪並沒有減少,因此往往容易復胖,臨床上也常看到許多個案,因為沒有正確的減重觀念,反而陷入愈減愈肥的循環,正確的肥胖治療是飲食、運動缺一不可。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張皓翔指出,大部分的減重只要減掉5、6公斤,對健康就有很大影響,並非一定要減掉龐大數額才夠,「只要適當減重,10至20%就很夠了,減少6至10公斤就可以將糖化血色素維持在正常範圍。」

張皓翔建議,減重不需要貪快、貪多,肥胖治療除了飲食、運動之外,還有藥物跟手術等其他醫療選項,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的協助及指導,才能達到健康減重、維持體態的目標。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羅偉哲 李新琳/台北報導 三級警戒何時能順利完全解封?打疫苗的涵蓋率是最重要的關鍵,針對有醫師提出質疑,認為國內要打到25%的疫苗涵蓋率得到8月中,難不成代表三級警戒得再封一個月。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強調不會到8月中這麼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在臉書爆料,鴻海、台積電成功向上海復星採購BNT疫苗,卻又在蔡政府意識形態作祟下,要為量身趕製「沒有復必泰標籤」的包裝,得延後4個星期才能到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只淡淡一句話回應,強調「貼標籤是整個疫苗製造最不花時間的事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上午正式開放18歲以上民眾進行意願登記,搶登記的人潮一度讓系統大當機,讓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下午都坦言「瞬間流量有超過我們本來系統的負載量」,但目前狀況已排除。而截至下午1點止,最新登記勾選下一輪要打AZ疫苗的人數已超過預期,將啟動「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級警戒何時能順利完全解封?打疫苗的涵蓋率是最重要的關鍵,針對有醫師提出質疑,認為國內要打到25%的疫苗涵蓋率得到8月中,難不成代表三級警戒得再封一個月。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強調不會到8月中這麼久!指揮中心的預估甚至更樂觀,稱7月底一定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