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復原運動+居家照護 慢性肺阻塞治療更UP

肺復原運動+居家照護 慢性肺阻塞治療更UP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70多歲男性,早年是理髮師,常和客人互請香菸,近來因心肌梗塞且喘個不停,接受心臟科醫師治療後,肺功能仍未改善,被轉至振興醫院呼吸治療科,確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醫師先請患者戒菸,並揪出他的錯誤呼吸方式,透過「肺復原運動」教導正確呼吸運動,配合複方支氣管擴張劑治療,經過8-12週訓練,肺功能逐漸改善,不再喘吁吁。

慢性阻塞性肺病 小心「咳、痰、喘」

振興醫院內科部部長陶啟偉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阻塞)是一種慢性的肺部發炎疾病,導致肺功能退化,形成阻塞性病變,出現慢性咳嗽、有痰、氣喘等「咳、痰、喘」症狀,且恐加重成呼吸困難,也會有糖尿病、骨質疏鬆、心臟病等共病產生。不過,長輩常誤以為是感冒、「老人咳」,若慢性咳嗽長達4周以上應就醫檢查。

陶啟偉部長強調,早期治療指引認為「慢性肺阻塞不可逆」,但近來改觀,許多患者治療後確實有效減緩並改善生活品質。如何避免惡化?除戒菸、排除室內和戶外空氣品質不良因素外,還要藉助藥物治療,以吸入性的支氣管擴張劑為主,前者可減少惡化發生,還可改善肺功能,緩解喘的症狀。

肺阻塞不只靠藥物 肺復原與居家照護也關鍵

診治上述案例的振興醫院呼吸治療科主治醫師曾敬閔指出,慢性肺阻塞患者常有共病、營養不足、肌力不夠等問題,造成不敢活動,讓肺功能變更差。肺復原運動與居家照護,目的是減少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患者可以繼續買菜、爬山等日常活動,「且肺復原運動可幫助藥物改善更多肺功能。」

曾醫師舉例,若患者很喘,可能是過度使用肩頸力量,可用「噘嘴呼吸法」,「用鼻子吸2秒,噘嘴吐氣6秒鐘,把氣完全吐出來。」另外,也可練習「腹式呼吸」,「一隻手放胸口,一隻手放肚子,吸氣到丹田,感受肚子脹起來,吐氣時用手輕壓肚腹,共吸氣3秒,吐氣6秒。」若是痰很多,恐影響藥效,家屬可幫忙拍痰,也可輔助使用0.45%食鹽水噴霧器。

強化肌力抗肺阻塞 營養這樣補充

此外,慢性肺阻塞患者也建議訓練上下肢肌力,比如吸氣時手平舉,吐氣時再慢慢放下;或半坐臥的姿勢,呼吸時,手放到頭部後面,放鬆肩頸,建議早晚做。至於下肢可上下一級階梯,或躺下來時朝胸部抬腿再慢慢放下。

針對營養攝取,曾醫師建議,多攝取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等「好油脂」,降低醣分,忌吃糖果餅乾、產氣類食物,也不要吃太飽,多吃蔬果補充維生素D、E等抗氧化劑等,若無心臟問題,適時補充水分。另外,也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慢性肺阻塞已經可以好好控制,陶啟偉與曾敬閔醫師共同呼籲,患者一定要戒菸,配合藥物和肺復原、居家照護延緩疾病惡化, 獲得良好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5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花蓮強震至今,仍餘震不斷,全台民眾泛起了不安的感受,尤其天氣寒冷,緊張的心情更加劇。心理師提供一套5字訣「安、靜、能、繫、望」,幫助找回心理安定。避免過度接觸資訊 降低創傷壓力反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臨床心理師林宛玲說明,心理安定5字訣,包括「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學測落幕,學生開始放寒假,但少了課業壓力、無憂無慮,又怎麼會痘痘大爆發呢?醫師指出,學生正值青春痘的好發年齡,一旦作息不正常,皮膚抵抗力下降、痤瘡桿菌增加,就容易長出滿臉「痘花」。熬夜打電玩 青春痘爆發新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常捷觀察發現,寒假期間,許多學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耳炎久拖未治療 小心造成耳膜破損一名53歲男性,10年前曾被診斷出左耳耳膜破損,但當時僅偶爾有耳朵分泌物的困擾,因此並未積極治療,直到近來因聽力變得很差,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才就醫求診;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何宗祐指出,檢查發現,這名患者耳膜幾乎已經全部破損,經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67歲張女士,反覆尿道發炎導致狹窄,飽受尿急、排尿困難,去年中旬開始無法順利導尿,就醫檢查發現尿道僅剩下小縫;所幸,透過「口腔黏膜重建尿道」,才終結痛苦的導尿人生。尿道重建手術 根治尿道狹窄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婦幼泌尿科主治醫師林志杰指出,該病患曾經到國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