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癌容易腦轉移 基因檢測+標靶成滅癌利器

肺癌容易腦轉移 基因檢測+標靶成滅癌利器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104年國人死因統計,十多年來,肺癌一直是癌症死亡榜首。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蔡俊明表示,肺癌患者很容易出現腦轉移,由於大腦有血腦屏障,因此一般藥物很難進入大腦,大腦常成為肺癌細胞的「避難所」。

找出關鍵基因 選擇適合藥物
肺癌依病理特徵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約九成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肺癌治療目標是要抑制腫瘤生長,目前已知有許多關鍵基因可作為治療標的,除較為人熟知的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2007年新發現的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也有對應標靶治療藥物,醫師建議,患者應先進行基因檢測,找出關鍵致病基因,再搭配合適的藥物,以增進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發生。

以EGFR陰性的肺癌病友來說,約10-15%的患者有ALK基因易位突變現象,研究也發現,ALK基因易位、突變的肺癌患者,以沒有抽菸或只有輕度抽菸史的族群與較年輕、平均年齡52歲族群、女性族群為主。

新一代ALK肺癌標靶藥物 有助增加存活期
蔡俊明醫師表示,目前針對ALK肺癌已研發出新一代標靶用藥,可專一抑制ALK活性,直接鎖定、消滅癌細胞,在今年(2016年)6月ASCO發表的一項日本大型臨床試驗顯示,新一代標靶藥物的反率高達94%,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已超過29個月,且持續延長中。若做為第二線標靶治療,反應率仍高達52%,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亦達8.2個月。

蔡俊明醫師進一步說明,多項國內外臨床試驗顯示,新一代ALK標靶治療安全性很高,服用後腹瀉、反胃、便秘、嘔吐、疲累等副作用發生比率較低,不過長時間用藥,也可能產生抗藥性。

新型藥物可進入大腦 殲滅癌細胞
另外,目前市面上的抗癌藥物不易進入腦部,儘管對肺部腫瘤有效,但治療後仍有四成患者出現腦轉移,醫師指出,新一代ALK標靶藥物也可穿過血腦障蔽,進入大腦組織,有效對付癌細胞,甚至可預防、延緩腦轉移。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才能及早發現病灶
蔡俊明醫師呼籲,在日常生活中應多注意肺癌危險因子;最好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積極治療。而肺癌患者也應正向積極,接受EGFR、ALK等基因篩檢,並配合醫師選擇適合治療策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7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快開學了!COVID-19疫情仍持續延燒,師生及家長們該如何防疫?新北市教育局委由新北市學校護理人員協會,製作2019新型冠狀病毒校園因應簡報。針對疾病介紹、師生及校園訪客防疫措施四大重點,以圖解化的生動方式,說明因應之道。認識新冠肺炎 建議睡飽、多喝水保健康新冠肺炎臨床症狀有98%為發燒、76%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1歲4個月大的陳小弟弟,因多日嘔吐、腹脹及無法進食,被家人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經X光及電腦斷層掃瞄檢查後發現,陳小弟弟有嚴重腸子阻塞問題,需緊急手術開刀治療。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黃元惠醫師說明,陳小弟弟在緊急手術後發現,導致腸子阻塞的原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一年有超過五千人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而死亡,主要因病患容易出現呼吸喘促、咳嗽或因藥物治療造成的副作用影響食慾而減少進食量,導致體重減輕及營養不良等現象; 高醫營養部營養師陳虹均指出,當出現營養不良時,不僅會造成病患呼吸困難、缺氧等問題,也可能促使免疫力下...

閱讀詳情 »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就要正式開學囉!學校都嚴陣以待防範新武漢肺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家長和學生,除了戴口罩和勤洗手,保護眼睛避免感染病毒一樣重要,因為眼睛和其他鼻子嘴巴等器官都有黏膜,黏膜雖然可以保護器官,卻也是病菌的出入口,口和鼻必須戴口罩來保護。 眼睛要怎麼保護防範武漢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