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癌治療新趨勢 做了NGS才能及早確認用什麼標靶藥

肺癌治療新趨勢 做了NGS才能及早確認用什麼標靶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肺癌是隱形的健康殺手,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癌細胞已轉移至全身,生命威脅劇烈。所幸,今日肺癌邁入個人化治療世代,佔國人最多數的非小細胞肺癌,不僅有多款標靶藥物可用於不同基因型,基因檢測技術也大幅躍進,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可一次性找出致病基因,幫助患者快速進入標靶療程。

確診肺癌免心慌!雙和醫院跨科別醫療服務讓治療更輕鬆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劉燦宏醫療副院長表示,雙和醫院秉持「持續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建構完整健康照護系統」理念,引進先進醫療器材與技術,提供大台北地區患者最前線的醫療服務;積極推動預防醫學、發展急重症醫療系統、響應政府長照計畫,一手包辦地方患者的健康促進、重症治療、長期照護,打造面面俱到的醫療服務。

臺北醫學大學李岡遠研發長說明,有鑑於肺癌治療仰賴多科別資源,且近年屢屢有突破性藥物問世、基因檢測技術亦有大幅進展,今日療程目標不僅要精準治療、提升預後,更要以病人為中心規劃客製化療程,避免患者因治療導致生活品質大受衝擊。雙和醫院早在2008年10 月成立癌症中心,包辦患者的肺癌治療、心理輔導、日常照護,集結社區資源幫助患者完成自我實踐,擺脫肺癌糾纏。並且建立全國性之胸腔醫學中心並和國際接軌成為亞洲新興之胸腔醫學重鎮。

約6成肺癌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 多元標靶藥物打造療效與生活品質兼具之療程

根據108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發生率排名第三名,但卻蟬聯癌症致死之冠,我國每年約1萬名肺癌患者因病離世,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馮博皓主任分析,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多為咳嗽、胸悶、呼吸急促等,患者容易輕視症狀,導致延誤治療,約有6成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

馮博皓主任鼓勵,確診肺癌後無需過於沮喪,目前非小細胞肺癌已進入精準治療時代,癌友們不僅可延長存活期,醫師更可依據患者對副作用的耐受程度調整療程,打造預後與生活品質兼具的療程。

NGS一次可驗上百種基因、患者更快進入標靶療程

馮博皓主任指出,標靶藥物需要對症下藥,先找出致病基因型後才可以接續治療,及時確認致病基因型無疑是掌握黃金治療期的關鍵。然而,非小細胞肺癌的致病基因型可不只一種,除了約占半數的EGFR以外,還有排名第二的ALK、約占5%,還有占1至4%的BRAF、ROS1、MET、KRAS等。由於傳統基因檢測僅能檢視單點基因,罕見肺癌患者可能面臨延誤治療或是檢體不足而無法接續檢測的窘境。所幸已有可一次檢測數十種甚至數百種的次世代基因定序可用,一次性檢測即有望找出致病根源。

醫病同心、齊心相挺! 雙和醫院陪肺癌患者走過治療、心理、生活挑戰

馮博皓主任鼓勵,肺癌治療隨著醫療技術的進展已有更完善的治療武器與策略,且無論是基因檢測或是標靶藥物都有各種選擇,患者務必將自己的用藥、經濟考量等一同與主治醫師討論,主治醫師才能擬定適切療程;面對心理壓力、職涯發展、生活的考驗,也可主動向個管師討論,雙和醫院癌症中心也會提供對應幫助,與患者一同齊心對抗肺癌。

【延伸閱讀】

精準醫療時代來臨,基因檢測成救兵 癌症專家全解析

2成癌友因肺癌死亡 掌握黃金治療靠NG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4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台中報導】65歲的葉女士因車禍送至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顯示胸壁部位嚴重挫傷,合併右側第3至9肋骨骨折。國軍台中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謝志明表示,經過詳細評估,患者在黃金時間內接受胸腔鏡輔助肋骨骨折復位矯正鈦金屬鋼板內固定手術,術後的第2天即可下床活動,呼吸狀況及胸壁疼痛情形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社群媒體已成為現代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它可以帶來積極和正面影響,也可能成為抑鬱、孤獨、焦慮和自卑的背後推手。對部份人來說,社群媒體儼然變成了與他人比較的平台,有時不小心受到過量的刺激,反而帶來了更多身心的傷害。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行為健康治療師Jane Pernott...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健保資料顯示,台灣一年有超過五萬人因乾癬或乾癬關節炎就醫!不過,仍有部分患者囿於「乾癬無法根治」、「反正早治晚治無不同」、「西藥都用類固醇」、「西醫治療都沒效」、「生物製劑傷肝腎」等五大錯誤迷思,離開正規醫療。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暨情人湖院區皮膚科許仲瑤主任破解這些迷思,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58歲的李先生,7年前確診胰臟癌第四期,轉移至腹腔與肝臟,醫療團隊預估僅有半年存活期,沒想到在積極化療下,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與親人的相伴時光。一轉眼就7年,當時唸高中的孩子也已經生兒育女,病情仍受良好控制。胰臟癌早期難察覺 症狀讓人跑錯科易延誤就醫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暨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