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癌術後接標靶 輔助治療降復發風險

肺癌術後接標靶 輔助治療降復發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俐綺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 顯示,台灣每年約有1萬3千例新增肺癌,其中85%以上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而隨著政府與醫界,近年來積極推行「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揪出早期肺癌,也讓許多患者能及早治療,透過手術及化療、標靶等輔助治療方式,積極降低疾病復發及惡化風險。

「低劑量電腦斷層」建功!  四成肺癌確診可手術切除

嘉義基督教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肺癌常被稱作「無聲的癌症」,因為早期發現並不容易,過去傳統當患者X光片發現異常時再採取進階電腦斷層(CT),確診時七成大多已是三期以上肺癌,增添治療困難度;而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出現後,因民眾接受度及普及率提升,也提高了早期肺癌診斷率,讓患者能掌握黃金治療期。

張家銘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能及早揪出肺癌,降低惡化風險,檢查可發現較小的「肺部實心結節」或是「毛玻璃樣」病灶。根據107年的癌登資料顯示,由於低劑量電腦斷層的介入,使得早期肺癌診斷增加,提高到40%的非小細胞肺癌時,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來達到根除的目的;同時視患者的體力、年齡與身體綜合評估,不適合手術的患者也可利用消融方式 (包含射頻及冷凍、微波)或放射線來治療。

攔截早期肺癌再進攻! 術後輔助化療、「標靶」新選擇 

患者在切除病灶的手術治療後,醫師會依照肺癌期別給予後續建議,張家銘解釋,傳統治療通常第一期較不易復發,以追蹤為主,在IB期給予輔助口服藥物;而第二期則具淋巴轉移,五年存活率下降至50%左右,因此臨床上會以輔助化療,來避免疾病惡化;第三期以上則因同側或對側縱膈腔淋巴節轉移,除化療外也會加上局部放射線治療及考慮免疫治療。

張家銘進一步說明,根據資料顯示,雖然早期肺癌可手術患者增加,但復發率仍然很高,其中癌細胞「基因突變」是復發危險因素之一。以台灣肺癌患者來說,六成的基因突變以「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為主, EGFR突變陽性的術後患者中,仍有很高的復發機率,甚至出現癌細胞遠處轉移,顯示輔助化療療效仍有限制。張家銘特別提到,所幸近年累積研究顯示,術後若有基因檢測發現EGFR突變的患者,輔助使用「標靶藥物」可顯著降低發生局部復發與轉移機會,是肺癌病患的一大福音。

肺癌高危險族群  定期檢查、把握治療契機

張家銘最後提醒大家,若是有肺癌危險因子,包含一等親內有肺癌家族史、抽菸習慣、或是長期暴露在pm2.5等粉塵或油煙環境下,建議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定期審視自我健康,可提早掌握治療契機。

【延伸閱讀】

標靶藥物治療早期基因突變肺癌 降低復發率

肺癌腦轉治療趨多元 八旬婦靠肺癌標靶獲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6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64歲黃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去年右腿開始出現傷口,且合併感染及壞死,差點就要截肢,醫師建議以高壓氧治療,經過多次清創手術及高壓氧治療,目前傷口癒合良好,還能開計程車謀生。 高壓氧治療保腿 收治個案的雙和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主任張孟宗表示,該患者1年半前因腦中風造成左側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癌症33年蟬聯國人死因之首。如何預防癌症,人人都想知道,養生專家陳月卿表示,病從口入,吃對真食物、好食物、全食物,就能減少體內毒素、提升免疫力,進而預防罹癌。她建議每天至少要攝取8成以上的黃綠紅紫白食物,如果連皮帶籽一起吃下肚,更能抗老養顏。 5分26秒1人罹癌 根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0多歲的女性,罹患牙周病造成掉牙,為了求快遮醜選擇植牙,以為從此能擺脫缺牙困擾;不料,2年後,她的牙齦發炎腫脹,感覺劇烈疼痛,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植體周圍炎,只好拔除植牙,10多萬元也白花了。   嚴重牙周病導致掉牙 收治個案的中華植體美學醫學會理事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世界衛生組織鼓勵母親應以母乳哺育為優先,但不少媽媽奶水不足、罹病等原因而無法餵母乳時,大多選用配方奶來輔助,而販賣奶粉的藥局人員,或是月子中心的醫護都告訴新手媽媽,沖泡奶粉應該用溫水才不會破壞營養,但是,小兒科醫師楊為傑指出,其實沖泡奶粉的溫度應達70度才對! 配方奶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