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癌全球死亡率排名第3 癌前除菌可減少8成

胃癌全球死亡率排名第3 癌前除菌可減少8成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隨著飲食西化,胃癌患者逐年增加,根據最新資料顯示,胃癌位居台灣癌症死因排行榜第7名,主要原因就是感染幽門螺蜁桿菌,台大醫院與國際學者攜手制定出30項胃癌預防治療共識,關鍵在於「癌前病變發生前就將桿菌根除,防癌效果最好」。

 

台灣消化醫學界成功主辦2019亞太消化系醫學會單一主題會議「篩檢及根除幽門桿菌以預防胃癌之現有證據及亟待解決之議題」,會議結束後,台大醫院副院長吳明賢與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劉志銘籌劃胃癌預防的全球共識會議,國內外30名學者專家齊聚一堂。

 

胃癌目前是全球癌症死亡排名第3,發生率排名第5的癌症,醫學界證實胃幽門螺旋桿菌是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原因,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估計,每年約77萬名胃癌皆可歸因於幽門桿菌感染。

 

台大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劉志銘指出,如果在癌前病變後才著手除菌,胃癌風險僅能降低3到4成;若能提前在病變前就除菌,胃癌風險就可降7到8成。

 

臨床顯示,每篩檢、治療100人,就能預防2人惡化成胃癌,目前篩檢、治療需2,000元,等於花費10萬元就可以減少1人罹癌機會,成本遠遠低於罹癌後手術住院等醫療總支出。

 

副總統陳建仁出席活動時表示,過去20年來,台灣地區胃癌發生率已降3分之1,死亡率則減半,其中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和治療是關鍵,希望成年人定期接受檢測,如果發現致病菌,就應該積極除菌。

 

臺北榮民總醫院卓越癌症研究中心主任吳俊穎指出,許多胃癌患者都有過萎縮性胃炎或小腸化生等癌前病變,但因置之不理,經過漫長15到30年之後,最終變成了胃癌。

 

治療上,傳統建議,如有癌前病變就應接受除菌治療,治療後每半年至1年做胃鏡追蹤,這次最新防治共識則更為積極,建議成年人發生癌前病變前,只要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就應該積極用藥。幽門螺蜁桿菌感染途徑為經過糞口,感染率隨年齡上升,目前10歲以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小於5%,10至20歲約1成,到了20歲以上,則感染率為25%到30%。

 

目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台大醫院內科部合作「2癌篩檢」,50歲以上國民接受例行大腸癌篩檢的同時,也篩檢幽門螺旋桿菌。台大估計,如果合併推動大腸癌、胃癌等篩檢,符合成本效益,平均10萬元就能預防1個人罹患胃癌,費用遠低於未來胃癌手術及治療。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好不容易連續熬夜把企劃案趕出來,或期末考結束,心中大石頭終於可以放下,才想要好好放鬆身心的隔天,嘴巴突然冒出大洞,痛到不能忍受,連講話都很困難。其實嘴巴破洞就是免疫力不足,口腔病毒趁機攻擊所導致,如果想要快點好,除了恢復正常作息與飲食外,盡快就醫用藥也可舒緩症狀。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每個人都會洗頭,有人天天洗,有人則是好幾天洗1次,但你洗頭的方法正確嗎?有用對洗髮精嗎?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門診經常收治因為洗頭方法錯誤導致頭皮敏感發炎泛紅,甚至嚴重掉髮的患者。   醫師表示,在洗頭髮時,不建議將洗髮精直接倒在頭皮上,應該先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算過自己一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嗎?即將邁入新的一年,在迎接2020年的前夕,為自己訂定每天「坐」不超過八小時的目標吧!根據一篇刊登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少於8小時,比久坐時間超過8小時者的憂鬱及焦慮程度低。每天久坐8小時 對身心都具顯著影響力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現代人普遍晚婚,懷孕年齡也跟著往後延,年紀增長可能不只是導致身體狀況變差,連帶卵子品質也會受影響,經常都是等到計畫懷孕才發現自己或另一半可能有不孕問題或受孕機率過低,此時該如何才能提高受孕機率?或者想避免未來受孕困難又能採取甚麼預防措施?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