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胃謅謅、吃西藥怕傷胃… 吃飯、吃藥老配胃藥反增感染風險!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腸胃問題不少,很多人常有胃謅謅(胃悶)、脹氣情形,或者擔心吃西藥會傷胃,變成不少人吃飯、吃藥都得配胃藥,但常吃胃藥到底有沒有副作用?食藥署就在食藥闢謠專區特別提醒,若長期服用胃藥,可能會改變腸胃道的酸鹼值,使得腸胃道菌叢生長失衡,增加感染風險。

食藥署表示,胃藥依治療機轉不同,分為中和胃酸的制酸劑、減少胃酸分泌的抑制劑、胃壁黏膜保護劑、消脹氣用藥等,其中使用最普遍、最常見的就是制酸劑。

制酸劑用於中和胃酸,降低因胃酸分泌過多而引起的腸胃不適。但食藥署強調,若長期過量服用制酸劑,依不同成分,可能會引發不同的副作用:

1、含鋁鹽的制酸劑易導致便秘。

2、含鎂鹽的制酸劑容易產生腹瀉。

3、含碳酸根離子的制酸劑與胃酸作用後會產生二氧化碳,也容易有脹氣、打嗝的不適感。

4、含有鈉鹽成分的制酸劑對於高血壓、腎衰竭等患者,因需控制鈉攝取量,較不建議使用。

食藥署提醒,有些人擔心吃西藥會傷胃,服藥時一定要搭配胃藥,但並非所有藥品都會引發腸胃不適的副作用,暗藏危險的是,有一些藥品與胃藥併服,反而會影響藥效,使用前應先詢問醫師、藥師,以確保用藥安全。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剩11萬劑!開放20歲打高端 最新預約1小時多8.2萬人獻手臂

台電大樓染疫孕婦非「突破性感染」 迄今9例突破性感染全打AZ疫苗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當時知道自己身體已經不行了,但還是硬撐將行程講解完,然後我就昏倒了。」平常注重養生的Vicki是台灣雄獅旅行社的金牌領隊,出國帶團機會頻繁,個性獨立、凡事要求完美的她,長期壓力累積卻不自知,終於在一次澳洲帶團時爆發,當時發燒到43度,突然暈倒在客人面前,而這次的經歷,也讓她開始正視自己的健康,經過...

閱讀詳情 »

慢性尿道發炎是女性常見的病症,但卻有百分之一到三的女性還可能因此發生尿道憩室,進一步發炎甚至有結石生成。醫師表示尿道憩室一般不難發現,但曾收治過一名有結石且長到 5×3 公分那麼大,是因為中年喪偶多年沒有性行為才沒發現,估計結石至少已長了五年。 尿道憩室 (urethral diverti...

閱讀詳情 »

生命終了前的種種醫療措施,究竟真能延長生命,還是延長病患的痛苦?面對要不要拔管的當下,病患家屬究竟是下不了決心、不知道真相,還是怕被罵「不孝」?民間團體推出「醫病五溝通」衛教單張,讓面臨關鍵時刻的家屬提早做好準備,甚至讓病患自己做出決定,避免讓家人乃至於救人為業的醫師陷入不可承受之重。 醫病溝通落差...

閱讀詳情 »

對於男人來說,腎虛可不是一個好兆頭,更麻煩的是,腎虛的前期症狀不明顯。而據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年初公佈的性新知中提到,80%的腎虛者在前期都會在指甲上發現白斑。在現代醫學裡,指甲因為位處人體末端,有豐富的微細血管和神經末梢,是觀察很多疾病前兆的要地。 在中醫學裡腎代表了人體能量內存,而肝則代表著能量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