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食道逆流不只引來火燒心 也可能伴隨耳鳴發生

胃食道逆流不只引來火燒心 也可能伴隨耳鳴發生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現代人飲食習慣不佳,經常三餐不定時或睡前吃宵夜,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常見有火燒心的症狀,但也有少數病例出現中耳炎、耳鳴或暈眩,這是當胃食道逆流發生時,胃酸和胃消化酶往上經過咽喉,再刺激耳咽管、導致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如果大餐後感覺胃脹且胸悶,也可能引發耳鳴及頭昏症狀。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一般耳鳴問題大多起因於內耳的機能退化或老化,由於內耳血管循環不良,無法獲得充分的氧氣及養分,而導致神經退化萎縮;也可能因為短期壓力太大,內耳微血管過度收縮導致循環不良,造成內耳組織缺血萎縮產生耳鳴現象。若因胃食道逆流引起的耳鳴,需藉由醫師的專業判斷,除針對耳鳴施予對症治療,也須同時改善腸胃問題,才能有效改善。


李宏信表示,多數老年人都有耳鳴的困擾,不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耳鳴,一定要先觀察發作的情況,倘若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是併發其他身體疾病如眩暈、重聽等,必須儘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治療上,發生於3個月內的症狀可透過清淡飲食、正常作息不熬夜,多數能自行痊癒無須用藥,但若症狀已持續近半年之久,必須注重打通內耳神經血液循環的治療方能收效。


至於在用藥方面,通常會先給予清血藥物疏通內耳血路;再以神經活化營養劑,幫助活化已損傷的內耳神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而抑制血管過度收縮的藥物,則是避免內耳微血管過度收縮,導致內耳缺血、營養失調,嚴重恐造成神經壞死萎縮的傷害。李宏信強調,若耳鳴症狀超過半年的患者,必須遵照醫囑耐心用藥半年至1年,病情才能獲得控制,治療期間切勿擅自停藥,以免影響療效。


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耳鳴的成因很多,可能與壓力、焦慮和緊張等精神狀態有關,或者因為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及腎虛等消化系統問題所引起,抑或是血管老化導致。治療期間除遵照醫囑用藥,平時也應搭配戶外活動適時舒壓,維持規律正常作息,少吃油膩、高鹽等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恐引發腸胃毛病,此外,若有潛在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也需積極治療,才能防範這些誘因影響耳鳴病情。


更多NOW健康報導
▸幹細胞醫療應用大未來 超出你的想像多更多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青春無價,但一旦沾染毒品,大好青春誤入歧途,賠上的可能是自己的所有!k他命(Ketamine),在台灣俗稱為褲子,許多青少年朋友受人慫恿,在好奇心趨使下嘗試k他命,且認為對身體沒有影響,以致常於PUB、夜店、KTV、網咖或於室內開轟趴等場所濫用。新聞事件裡,K他命被濫用之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生命危在旦夕的急重症病患被送往急診室,原本該得到緊急治療,但在台灣許多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鄉地區,至當地急診室不一定有醫師或病床可做緊急治療,轉診路途遙遠又必須承擔病情延誤風險。醫改會呼籲,規劃以生活圈為主的緊急醫療網,並建立清楚的「急重難症搶救動線地圖」,才能減少「送錯院」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國人生活習慣改變,越來越多體重過重的外食族,也大幅提升糖尿病風險。事實上,「減重」是糖尿病非常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但不少患者有錯誤觀念,只吃菜、不吃飯,甚至採取更激烈的節食方式,不但無法控制血糖值,反而導致低血糖昏迷送醫,嚴重甚至會有生命危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越來越多人有失眠問題!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全台有高達五百萬人備受失眠之苦。醫師建議,想要一夜好眠,可透過腹式呼吸來放鬆,再以身體冥想法,暗示四肢放鬆、腳底溫暖了,就會比較好入睡。台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林杰民表示,臨床上,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失眠困擾,隨著年紀的增長,也越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