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胸悶、進食困難 針灸解救「食道弛緩不能症」

胸悶 進食困難 針灸解救「食道弛緩不能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年約40歲的婦女,半年來飽受食道弛緩不能症的困擾,不僅無法順利吞嚥固體食物,僅能喝流質的食物,甚至出現胸、背疼痛的症狀,導致體重大幅減輕,雖曾到醫院求診治療,但是症狀依然如舊,醫師建議外科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因為擔心手術風險因而作罷。所幸尋求楊龍駿醫師治療,經過2~3次針灸治療後,吞嚥困難的現象已經明顯的改善,經過8次治療之後,已經可以恢復正常飲食。

病因與胃食道逆流相反  需要即早診斷

食道弛緩不能症發生原因不明,根據統計,在台灣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一,患者會出現胸悶、反胃、嘔吐、食物逆流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吸入性肺炎。中西醫整合醫師楊龍駿解釋,主要因位於胃部與食道交接處的賁門括約肌因為神經病變或退化,持續緊縮,無法適當的放鬆張開,造成食物難以經過賁門進入胃內進行消化。此與賁門鬆弛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病因是截然不同的。常發生於30至50歲,無性別差異。診斷上,主要透過食道X光攝影、內視鏡檢視賁門狀況,必要時使用下食道擴約肌的張力檢測。

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外科治療,風險與失敗比率高

傳統的西醫治療,初期以藥物為主,也會採用肉毒桿菌注射,期望能夠放鬆緊縮的賁門,但是效果有限;使用汽球擴張術,需承擔食道破裂的風險。外科手術則是直接切開賁門肌肉,卻為了預防賁門過度鬆弛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副作用,必須同時施行胃底折疊手術,不僅失敗率高,風險也很大。楊龍駿醫師強調,對於賁門括約肌功能失調的問題盡量避免使用侵入性的治療,萬一傷及神經,將會造成不可逆的後遺症。


胸悶 進食困難 針灸解救「食道弛緩不能症」

▲楊龍駿醫師

針灸直接刺激賁門 治療二至三次見效果

楊龍駿醫師使用自己研究的頭皮針與耳針,針對功能失調的賁門刺激,能夠快速改善病患的症狀,恢復正常的吞嚥功能。楊醫師解釋,此種針法對於賁門括約肌具有雙向調節的功能,不僅對於賁門鬆弛造成的胃食道逆流有很好的療效,對於賁門緊縮導致的食道弛緩不能症更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治療恢復之後,通常是不會再復發。

出現類似症狀應盡速就醫 尋求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當出現吞嚥不順、胸悶、反胃等症狀時,應該盡速就醫檢查,可避免一些後續嚴重的問題,例如體重減輕,或因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楊龍駿醫師建議,因為食道弛緩不能症的發生原因不明,因此無法有效地預防,因此一旦出現症狀時,避免自行買藥服用。治療上,若擔心手術的風險與後遺症,針灸的治療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2goOX9

(文章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

【延伸閱讀】

身心症合併胃食道逆流 針灸治療同時解救

椎間盤突出導致痠痛痲 小針刀治療痠麻byebye

針灸助攻腦中風患者 失智、肢體障礙不見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3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多吃蔬食、少吃肉,真的好處多多!有鑑於近年來溫室效應造成自然環境異常改變,環保署於2008年通過「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議大家要「多吃蔬食、少吃肉」,不僅是因為健康考量,多選用在地、當季蔬果食材,並減少肉類攝取量,就可間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一起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宣布,今年7月1日開始,市售包裝果蔬汁必須標示原汁含有率,若未含果蔬汁者,必須標示「無果蔬汁」,且產品含果蔬名稱,應於品名中標示口味、風味的字樣,以免誤導消費者。食藥署表示,去年10月2日已公告「宣稱含果蔬汁的市售包裝飲料標示規定」,規範宣稱含果蔬汁的市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嚴重的冠狀動脈阻塞患者,必須透過開心手術治療,但對於年事已高的患者來說,手術風險極高不適合,使用藥物控制效果又不佳,心絞痛的症狀容易復發,讓醫師常束手無策;亞東醫院利用「心臟體外震波治療」,可使心臟新增小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的情況,減少患者發生心絞痛、心臟衰竭的機率,迄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春節期間生病怎麼辦?哪些醫院有開診?為讓民眾安心過好年,健保署彙集全國特約醫療院所在春節期間每天的看診時段,並登載於健保署全球資訊網「春節假期安心就醫」專區,民眾除了可上網查詢開診時段,更可點選查詢開診科別。健保署分析,春節假期由除夕至初六正式上班,全國地區以上醫院開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