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胸悶痛、喘氣難... 醫療團隊拆彈解除「心頭之患」

胸悶痛 喘氣難... 醫療團隊拆彈解除「心頭之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33歲越南籍女子因胸悶、胸痛,長達半年才求醫,發現罕見畸胎瘤養在縱膈腔達到14公分!該名女子本以為是是工作勞累,還特地休息幾天,沒想到悶痛沒好,還跟著呼吸不順感覺喘,趕緊來門診看醫生。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外科與心臟外科醫師聯手像拆炸彈,耗時六小時終於解除大出血危機,順利解除病人胸痛,重新獲得大口呼吸的暢快。
巨大腫瘤壓迫心臟 侵犯無名靜脈恐大出血 

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柯志霖安排電腦斷層檢查,驚見病人心臟正上方縱膈腔長出約14公分腫瘤,巨大腫瘤大過心臟,而且壓迫到無名靜脈,正常一公分的血管管徑壓迫到僅剩0.2公分。柯志霖看著影像資料:「難怪病人呼吸困難快要喘不過氣。」

接著評估與安排開刀,柯志霖醫師分析,巨大腫瘤侵犯血管機率很高,於是會診心臟外科醫師,一致認為手術摘除腫瘤過程,一旦傷及無名靜脈,可能導致大出血,病人風險很高。醫療團隊訂出治療計畫,摘除腫瘤手術仍以保留完整血管為前提,萬一無法保留,就架一條人工血管取代。
無名靜脈血管遭壓迫阻塞 引起胸悶、水腫 
柯志霖指出,無名靜脈是上半身血液回流心臟的主要幹道,占據身體總血液量四分之一,無名靜脈血管阻塞會胸悶、水腫,手術過程中萬一破裂,心臟外科醫師就要立即修補或架設人工血管,防止大出血。

柯志霖醫師採用傳統胸骨鋸開手術,與心臟外科醫師一起協力摘除病灶。還好腫瘤僅壓迫無名靜脈並未侵犯血管。不過,步步為營像拆炸彈的手術,還是耗費六個小時,才順利結束。柯志霖醫師表示,病理化驗結果,巨大腫瘤是充斥著液體、鈣化、囊腫或毛髮等交錯混雜成分組成的畸胎瘤,這是屬於比較少見的縱膈腔腫瘤類型。
畸胎瘤逾十公分很少見 摘除後順利出院

縱膈腔是心臟與胸骨之間的空間,柯志霖補充,畸胎瘤生長速度緩慢,不會造成急性壓迫,而感到呼吸不順和水腫,等病人身體無法再承受壓迫時才會感覺有症狀,通常這階段腫瘤已經非常巨大,但超過十公分以上還是很少見,所幸畸胎瘤絕大部分屬於良性腫瘤。

病人手術後一週順利出院,定期回診X光追蹤,確認腫瘤已經被完整摘除,病人終於可以大口呼吸新鮮空氣。

【延伸閱讀】

血管疾病不容忽視 主動脈、周邊血管新科技 治療再升級

偏鄉C肝微根除計劃 雲林縣口湖鄉先行一步

癌症骨轉移可治療 高醫辦骨勵加油站做衛教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紅菜(紅鳳菜) 紅菜,一種充滿神秘色彩的蔬菜,又稱做紅鳳菜。第一次看到它在餐桌上時,我們都瞪大眼睛直挺挺地看著眼前這盤怪異的東西;外觀看起來像蔬菜,但底下的汁液卻有如血液般紅通通的,帶點紫紅色。 媽媽只輕描淡寫的說:「這個叫做紅菜,本來就是長這樣,很正常,吃就對了。」帶著狐疑的心情,還是乖乖聽媽媽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近70歲婦人,居住在南投信義鄉,近期常感覺胸口悶痛,不適感持續3個月,近兩日覺得胸口特別疼痛,絞痛到難以承受,他的先生趕緊驅車前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急診,經醫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隨即安排心導管手術,過程順利,保住生命。心血管疾病常居十大死因之中 拖延恐至生命危險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大量的醫學研究指出,重量訓練可以有效刺激肌肉生長,對健康有幫助,也有許多專家學者每天呼籲民眾運動,但還是有非常多人用許多藉口拒絕運動,其中很常見的便是「重量訓練容易受傷。」尤其受到國外的gym failed影片影響,挑戰大重量腳折斷、手骨折等,更是讓民眾害怕。物理治療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便利、便宜,台灣健保舉世聞名,每年就醫人次眾多,但最新1項研究卻發現,平均每600張處方箋,就有1張用藥異常,影響所及42萬病人,近6成年逾60歲的老病人。 該項研究負責人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李友專教授,他分析2017年健保資料庫,當年度全台灣醫院門診總共開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