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健保資料庫分析處方箋 平均每600張出現1張用藥異常

健保資料庫分析處方箋 平均每600張出現1張用藥異常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便利、便宜,台灣健保舉世聞名,每年就醫人次眾多,但最新1項研究卻發現,平均每600張處方箋,就有1張用藥異常,影響所及42萬病人,近6成年逾60歲的老病人。


該項研究負責人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李友專教授,他分析2017年健保資料庫,當年度全台灣醫院門診總共開出3億6千萬張處方箋,但其中約60萬張屬於用藥不恰當。


李友專表示,臨床適應症處方箋組合多達4,000多萬種,「人不是機器、有時難免可能出錯」,如果醫師對某一病患開立的處方實在太罕見,很可能就是不恰當用藥。


舉例來說,該名病患並無罹患精神疾病,但醫師卻開立精神分裂的藥物,這當然這可能是開錯了藥物,或是診斷不全、遺漏所引起,因此,被歸類於涉及不恰當。


進一步分析,在一般「不恰當用藥」中,以腸胃藥、過敏藥及安眠藥最為常見。至於在特殊高警訊藥類中,則以降血壓藥、抗生素及降血糖藥最常被不恰當使用


醫師平均看診時間為3至5分鐘,必須聽病人主訴病情,再研判病因,開立處方,必須一邊想著如何開處方,敲打電腦鍵盤,並一邊回答病人的疑問,這是極為複雜的多工同步作業,難免可能出錯。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師也可能開錯藥物,像是藥名太像,或是系統性問題。許多藥品名稱複雜難記,且看起來很像,可能敲錯1個英文字母,就換成另1種藥物。


此外,有些醫院資訊系統設計不良,常讓醫師找不到想開的藥,為此,北醫大成立醫守科技,希望透過人工智慧來提升用藥安全與品質,也就是利用人工智慧AI搭配大數據,參考以前各類病患用藥情形,找出可能犯錯的模式。


至於患者部分,李友專建議,就醫時如對藥物有所疑問,一定立即提問,拿到藥袋之後,應該核對藥品,並了解藥物的適應症,是否符合自身病情。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醫美顏針調理五臟六腑 從裡到外喚醒美肌
▸提升胰臟癌存活率 再生緣與彰基啟動臨床NK細胞療法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銀杏為珍貴古老樹種之一,素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稱。中國自古以來皆廣泛的利用銀杏之葉、果實與根入藥做治療,而白果即為銀杏樹的成熟果實。其果含蛋白質、粗纖維、維生素B2、鈣、磷、鐵、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其葉又能活化血小板,使血液不易凝結成塊,無疑是養生好食材。根據古書本草綱目記載,銀杏「其氣薄味厚,性澀而收...

閱讀詳情 »

24節氣中的「霜降」,約在國曆10月23日至24日,為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在秋冬季節交替的時節,氣候的特色是暑氣已消退,氣溫漸涼,尤其在早晨和夜晚時,日夜溫差大。有句諺語:「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而以營養學、膳食療養學的觀點來看,霜降時期的食補,需加強呼吸道的保養,以預防感冒、肺炎。這季節,日夜...

閱讀詳情 »

台灣步入高齡社會,失智人口成長快速,值得重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周宗翰建議,利用藥食兩用的食材如蓮藕、天麻、葛根等,直接「補腦」,提供大腦必要的營養物質,可促進大腦發揮功能、達到益智健腦的效果。肝腎主宰大腦思維與智力 周宗翰醫師指出 ,腦是人體運作最複雜、醫學認知卻最少的器官,尤其腦部具...

閱讀詳情 »

銀杏為珍貴古老樹種之一,素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稱。中國自古以來皆廣泛的利用銀杏之葉、果實與根入藥做治療,而白果即為銀杏樹的成熟果實。其果含蛋白質、粗纖維、維生素B2、鈣、磷、鐵、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其葉又能活化血小板,使血液不易凝結成塊,無疑是養生好食材。根據古書本草綱目記載,銀杏「其氣薄味厚,性澀而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