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胸腔鏡手術只開1個傷口 可同時切除左右肺部病灶

胸腔鏡手術只開1個傷口 可同時切除左右肺部病灶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53歲張女士向來身體健康,無肺癌家族病史及吸菸習慣,日前到臺北慈濟醫院做健康檢查,卻發現左、右肺部都出現毛玻璃狀病變,胸腔外科醫師鍾政錦懷疑為「多發性肺癌」,透過胸腔內視鏡手術將肺部左上、右上械狀切除,切片確診為第1期肺腺癌,張女士康復後持續於門診追蹤。

 

根據衛生福利部數據資料顯示,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因之首,台灣每年有超過9千人死於肺癌,且每年約新增1萬3千人。一般而言,吸菸為罹患肺癌的高危險因子,但隨著生活形態與空氣品質改變,肺癌好發族群也不再僅是菸癮者及肺癌家族史者。鍾政錦說明,近1、2年診斷出罹患多發性肺癌的患者日益增加,且以無抽菸習慣的女性居多。

 

鍾政錦指出,常見肺癌細胞的組織型態有腺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將根據電腦斷層與正子攝影等影像評估,若無擴散便會透過胸腔鏡切除病灶進行化驗。過往若在病人肺部發現2處以上的病灶,多視其為轉移性末期癌症,僅能透過化療、放療等內科保守療法治療,5年存活率小於10%;但現在即使發現2處病灶為不同癌症型態或同為癌前病變、第1期肺癌等原位癌時,便可確定為多發性肺癌,此時如能將腫瘤徹底切除,將可有效提升5成以上存活率。

 

現今的肺癌手術治療以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為主流,為考量術後肺功能的保留,視腫瘤大小、位置及期別,選擇楔狀切除、肺節切除、肺葉切除或肺段切除。鐘政錦表示,此術式需經由肋骨間隙或劍突下進入胸腔,僅需1個傷口便可在手術中同時切除左肺與右肺的病灶,有別於傳統胸腔鏡手術至少需要2至3個小傷口才能完成,具備傷口小、組織傷害少、疼痛度低且復原時間快等優勢,讓病人可獲得更好的預後與生活品質。

 

鍾政錦提醒,即使為多發性肺癌,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切除並定期追蹤,都能享有好的預後,因此民眾無須過度擔心。55歲以上的肺癌高危險群患者可多加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早期肺部病變,幫助早期診斷與治療。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記者周蘭君報導】全球第一人蔘品牌正官庄推出新產品高麗蔘精EVERYTIME秘,在全聯福利中心慶祝新上市推出三重優惠的強力促銷活動,DM檔期9/14~27期間,原價$1,119元,促銷價$949元(20入),一條不用50元就能把氣補好補滿, DM檔期更額外加贈全聯點數三點,還能再參加正官庄品牌活動「...

閱讀詳情 »

癌症患者能夠延長存活期,是生命的一線希望,而隨著治療方式與藥物不斷突破,可以一圓美夢!目前已經成為第4種癌症治療的免疫細胞療法,但是患者花費不貲,有效性備受挑戰,甚至要出國外求。現在,國內生醫業者與累積22種癌症、逾10萬癌患治療經驗的日本公司技術合作「樹突細胞癌症疫苗」療法,未來台灣癌症患者臨床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36歲的洪先生不菸不酒但愛吃肉、體型微胖也有高血壓病史,最近工作型態轉換壓力大,平時頭痛、頭暈以為是感冒,殊不知即是中風前兆。洪先生某日晚間開完會,在樓梯間跌倒、無法言語,同事立刻幫忙叫救護車送急診。洪先生右側肢體癱瘓、無法說話,血壓高達191/125、昏迷指數11。急診醫...

閱讀詳情 »

國人瘋健身,許多人為了練出六塊肌或馬甲線,重訓後會特地補充高蛋白營養品來增加肌肉量,但營養師提醒,想要打造完美的身型,光靠高蛋白質而不攝取醣類食物,反而會使運動功效減半喔! 人在運動期間,消耗較多的能量其實是醣類,蛋白質僅提供少量的能量。 正確的運動飲食:醣類、蛋白質和脂肪,缺一不可! 衛生福利部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