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年男頭暈跌倒 竟因腦中風惹禍!

中年男頭暈跌倒 竟因腦中風惹禍!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36歲的洪先生不菸不酒但愛吃肉、體型微胖也有高血壓病史,最近工作型態轉換壓力大,平時頭痛、頭暈以為是感冒,殊不知即是中風前兆。洪先生某日晚間開完會,在樓梯間跌倒、無法言語,同事立刻幫忙叫救護車送急診。洪先生右側肢體癱瘓、無法說話,血壓高達191/125、昏迷指數11。

急診醫師懷疑洪先生中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左側基底核出血,經評估血塊不大,暫無手術必要,入住加護病房觀察控制血壓。第2次電腦斷層掃描時發現血塊已擴大,造成神經壓迫、神經功能變差,以立體定位抽吸手術將部份腦內血塊抽吸出來,後續2週內已能用單詞及簡單句子與人互動。

45歲以下 年輕型腦中風患者逐漸增加

林新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高定憲表示,中風長期排名在國人十大死因前3順位,據衛生福利部統計,45歲以下的年輕型腦中風患者這幾年已上升到10%。發作年齡下降歸咎生活習慣改變,大部份個案都是肥胖、少動或有「三高」的慢性病患。現在上班族多久坐,再加上3C低頭族多,飲食偏向高油、高糖和高熱量,如果工時長、壓力大、睡眠不足、吃飯時間不定,都會造成慢性病年輕化。

立體定位腦部血塊抽吸術 傷口小、恢復期短

高定憲醫師說明,腦內血塊如不經由手術治療,會如同身上淤血一樣慢慢被人體吸收。然而血塊自行吸收往往要1個月左右,此時仍壓迫腦組織,造成腦部組織受損。傳統手術需鋸開大片顱骨、打開腦膜清除腦內血塊,優點為能取得較好的手術視野,但潛在併發症多且恢復期長。

立體定位腦部血塊抽吸術,以頭架固定於病人頭顱上,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精準計算患者腦內血塊中心,在患者顱骨鑿開約1公分左右的洞,將引流管置入抽取部份液化血塊後,再將尚未液化的血塊透過藥物引流出來。

立體定位腦部血塊抽吸術優點是手術傷口小、癒合快、恢復期短,能深入較深部位清除血塊,避免開刀對週邊神經組織的傷害。有些患者甚至只要局部麻醉即可進行,有利於病人神經功能的恢復。大多數中風患者失語後常常都無法恢復語言能力,上述病例年輕且接受低侵襲性的立體定位腦部血塊抽吸手術,所以能在最快時間恢復語言能力。

頭暈、跌倒、單側麻木等問題 當心是中風

中風症狀很多,除非很明顯的半邊麻痺、言語障礙等症狀否則很難發現。尤其年輕人常常忽視自己也可能是發生的對象。高定憲醫師呼籲民眾,平時就應注意血壓情況,多運動、飲食均衡少吃油,避免膽固醇過高造成血管硬化。如果有頭暈、不明原因跌倒、單側手腳無力麻木,語言功能障礙等情況,都要懷疑是否中風,盡速就醫,家族有高血壓病史者,最好定時量血壓並接受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4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內政部2021年全台人口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首見人口負成長現象,2021 年每月出生數均低於死亡數,全國總人口數更較前年減少18.5萬人。另外,2021 年出生人口、結婚對數雙雙也創下歷史新低,生育率已連續7年下降,顯示我國少子化問題嚴峻。 減輕家長育兒負擔 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碳水化合物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可怕。許多民眾怕胖,心中不免揚起一些疑惑:「真的不能吃碳水嗎?要吃多少碳水才剛好?吃了碳水就會胖嗎?」擁有營養師資格的肌力與體能教練吳皓宇表示,看完這篇文章,跟著我們更了解碳水並且打破對它的迷思吧。 碳水化合物 運動關鍵營養成分 吳皓宇表示,近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疫情期間民眾作息改變、無形的生活壓力及新冠疫苗接種後也可能導致罹患帶狀皰疹機率增加。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蔡長祐醫師表示,一般認為年長者罹患帶狀皰疹機率較高,但最近發現年輕人發病的情形也不少,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習慣熬夜、作息不正常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外,接種新冠疫苗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據統計,全台約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只要腳底腳指出現傷口或感染,就可能因周邊血管阻塞而影響癒合能力,有人因此截肢。國衛院、清華大學攜手研發「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動物實驗證實,可加速血管新生,降低截肢風險。 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所長林秀芳、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