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腎臟科醫師:低蛋白飲食減緩腎惡化

根據國家衛生院研究,台灣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約為12%,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8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

![洪思群主任建議患者採「一足一優三低」為飲食原則,延緩腎臟惡化。][138993]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洪思群表示,慢性腎臟病前中期是有機會以藥物治療搭配飲食控制而痊癒,但飲食需掌握「一足一優三低」的原則,延緩慢性腎臟病惡化,一足是指「足夠熱量」,當患者熱量攝取不足,恐引起身體蛋白質組織的流失,增加感染風險;一優則指「優質脂肪」,可適時補充DHA和EPA,如魚油可減少體內發炎反應;三低分別指「低蛋白、低磷、低鉀」,低蛋白是指每公斤體重、每天攝取0.6-0.8公克蛋白質,避免產生過多含氮廢物導致尿毒。另外,據研究顯示,CKD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比一般人高出兩倍之多,因腎功能衰退患者無法適當移除過多的磷及鉀造成血中濃度過高,會影響到全身器官如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統,所以飲食上也須遵守低磷與低鉀攝取。

腎絲球過濾率可作為評斷腎功能好壞的依據,據洪思群主任臨床觀察,有進行低蛋白飲食的慢性腎臟病患,相較於無飲食控制的病患,腎絲球過濾率可減緩約25%惡化速度,當腎絲球過濾率愈小代表腎功能愈差,而這類患者也容易加快疾病惡化,進入洗腎療程。

腎臟科醫師:低蛋白飲食減緩腎惡化

進行低蛋白飲食的慢性腎臟病患,腎絲球過濾率可減緩約25%惡化速度。

洪思群主任分享,部分患者擔心吃太多會影響病情,卻適得其反,導致熱量、營養攝取不足影響健康,也因此建議患者,可適當補充市售營養品作為攝取來源。一是擔心蛋白質攝取過多的患者,一餐可直接以營養品取代蛋白質攝取,對腎臟的影響較小;二是擔心病況,什麼都不敢吃的患者,建議可藉由日常飲食控制搭配營養品食用,補充營養的不足;第三種是牙口不好的老年患者,可能進食不易,導致營養失衡,便可適時使用營養品補充,讓身體攝取熱量足夠,避免病況惡化甚至引發其他併發症。慢性腎臟病患者配合醫師「一足一優三低」的營養規劃,可幫助延緩腎臟惡化,提升生活品質。

德國研發倍速力每瓶僅含6克蛋白質,加上低磷、低鉀、足夠熱量、含有深海魚油,適合未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專用的營養配方。

腎臟科醫師:低蛋白飲食減緩腎惡化

更多慢性腎臟病營養資訊,請見:https://goo.gl/MDUyQY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5/614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狀是一早起床落地的第一步,此時疼痛症狀最嚴重,繼續行走會感到疼痛減輕,但休息後再次行走時剌痛感會再加劇,許多因工作需長時間跑步、站立、行走的人,如跑步選手、舞蹈者、美髮師、百貨量販櫃檯人員、長期穿高跟鞋者最常有此困擾。足底筋膜炎  症狀輕微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衛福部疾管署疾管署以「戰勝愛滋,分享愛」作為今年宣導主軸,邀請奧運拳擊國手黃筱雯拍攝宣導影片,同時宣導相關知識,關注愛滋防治議題。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將每年12月1日訂為「世界愛滋病日」,並提出2021宣導主題「End i...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入冬以來低溫不斷來襲,天冷血管過度收縮、血壓上升往往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發生!根據衛福部公布109年國人10大死因,心臟病是國人健康第2號殺手。醫師指出,除年紀大血管老化因素,一般人錯誤的飲食習慣、不運動,及高壓忙碌生活,都可能在體內埋下健康未爆彈。 三高或潛藏三高者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大防疫中心COVID-19疫苗團隊專注於開發第二代COVID-19的疫苗,利用團隊的黏膜佐劑技術,在鼻內免疫中有效提升老鼠血清中棘蛋白特異性抗體及中和性抗體,優於目前含佐劑棘蛋白肌肉注射疫苗。另成功根據delta 病毒株RBD 及人類ACE2設計出可測量針對目前流行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