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中風一個月內復健效果最好

腦中風一個月內復健效果最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位56歲黃姓男子,因上班時數長,加上作息不固定,又需長期應酬,某天半夜起床如廁,突然半邊無力倒臥地上,經緊急送醫後診斷為腦中風。在病情穩定後,醫師建議黃先生進行中風後的復健,從一開始肢體不協調、生活無法自理、吞嚥困難等狀態,經半年復健後可自行走路、日常生活也能自理,不僅減輕家屬及照顧者的負擔,個案也預計重返職場。

病情穩定就要復健

復健科醫師楊喻婷表示,近年來腦中風的好發族群趨於年輕化,因此讓年輕的中風患者重返職場,且預防發生二次中風是重要課題。腦中風的後遺症包括有肢體運動及感覺障礙、語言及吞嚥障礙;腦中風後若肢體不活動,時間越久,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症狀就會出現,因此當患者病情穩定時,一定要盡早開始復健治療。一般來說,一個月內開始復健,患者恢復速度最快,若超過六個月以後則恢復狀況就較差。

中風復健可分三階段

1.在生命徵象已穩定超過24小時後,就可以開始在床上做翻身及肢體關節運動,以防止關節僵硬及褥瘡的發生。

2.病發後一星期,配合復健師之安排進行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幫助患者肢體行動、日常生活等功能。

3.復健二~三個月之後,患者自理及走路功能應有良好的恢復,但如果此時停止復健的話,可能會退步,因此建議繼續做訓練,幫助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

在家也要自行練習

楊喻婷醫師建議,除了在醫院做復健,患者可依復健師之指導,在家利用紙杯練習套杯,或是以沙包訓練手部抓握等較細部的動作,都能增加手部功能的進步,並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腦中風復健需要長期的規劃,除了患者自身的努力,家屬和照顧者的支持與協助也是非常重要的,若能配合復健團隊積極治療,大多數患者皆能回復正常生活,甚至重返職場,減輕中風家庭造成之負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0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工作壓力大、職業倦怠感嚴重,已成上班族的普遍困擾,但壓力其實可透過運動達到良好的抒發!根據瑞士3月份的新研究發現,從事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於減輕工作壓力和職業倦怠感,在情緒耗竭、人格解體、憂鬱等情緒困擾上,都能有明顯的改善。然而,國人的運動習慣並不普遍,董氏基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現行的安寧緩和醫療,並非消極放棄任何治療!台中一名74歲老奶奶,年初因惡性腦瘤就醫接受手術治療,術後左側肢體無力情形迅速惡化,又再度求醫,檢查發現腦腫瘤復發,但家屬怕老奶奶受苦而拒絕積極治療,所幸院方與家屬溝通後,家屬同意讓老奶奶進行手術,術後也恢復良好,已於日前順利出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灣出現首例境外移入H7N9確定病例,行政院長江宜樺今早前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視察;他在聽取簡報後裁示六大策略,要求各部會全面啟動疫情監控、邊境檢疫工作、發燒病例的檢驗與診斷、確診病例的隔離治療、疫苗研發、抗病毒藥劑等相關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早緊急召開第6次跨部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未來糖尿病患者量血糖將可以不必再用針刺!三總將與美國聖路易斯醫學儀器公司跨領域合作,研發無創血糖測量儀,只需用近遠紅外光照射手指,就可以量到血糖值。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洪乙仁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2004年已有340萬人因高血糖而過世,預估在2015年死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