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手術新發展! 術中即時監測定位提高精準度

腦手術新發展! 術中即時監測定位提高精準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十多年來,美國、歐盟、日本相繼推出大型的國家級腦科學研究計畫,透過對腦知識的前瞻研究到腦的重大疾病及類腦人工智能的應用研究,各國都把腦科學計畫當成是國家級的重點研究,世界頂尖神經醫學中心也都以如何結合神經科學基礎及臨床研究為尖端醫療和精準神經醫療指標。

術中即時監測加功能定位 得知神經電生理訊號變化

臺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潘思延醫師表示,我們的大腦掌管著各式各樣的功能,較為熟知的腦區網絡包含五體感覺,運動,記憶,語言,認知情緒,思考邏輯等等。當神經外科醫師這個頭殼修理匠在排除大腦故障處的時候,希望能夠精準地找出病變區,保留功能腦,因此,手術時需要大腦能夠持續回饋告訴我們它的功能狀態,術中即時腦功能監測和定位就是藉由手術中細微的神經電生理訊號變化,提供在手術麻醉狀態下病人即時的神經功能訊息。

清醒手術 術中喚醒病人測試功能

潘思延醫師說明,多數病人藉由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和定位的協助,可於舒適的全身麻醉狀態下達到最大範圍的病灶切除及良好的神經功能保留。然而,少數大腦功能如語言和認知邏輯,卻是無法單獨依賴神經電生理訊號的幫忙,需要術中喚醒病人測試功能,也就是所謂的清醒手術。

解讀大腦發出的訊號 精準醫療成新課題

在科技及神經醫學的蓬勃發展之下,腦手術也進入了精準醫療世代。潘思延醫師提及,如何在手術中與大腦對話,解讀大腦發出的訊號,是未來每一位神經外科醫師的課題,臺中榮總的腦功能手術團隊依每一位病人的狀況給予不同的術式建議和精準個體化醫療,讓這類困難手術兼具安全、舒適,與效果。

【延伸閱讀】

皮膚搔癢難耐起因竟是骨髓纖維化! 未妥善治療恐惡化為急性白血病

【李世明醫師】懷孕24週肚中寶寶不動了! 醫師:12小時沒胎動恐胎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醫師,我的眼睛旁邊最近開始長這個耶!」年輕女孩指著眼睛周圍的小凸起,露出困擾的表情。尤其目前COVID-19肆虐,大家都戴口罩,臉的上半部更成為注目焦點;有人說,這種小顆粒是「脂肪粒」,與保養品有關。事實上,這種眼周小顆粒,屬於皮膚組織增生。汗管組織增生造成良性腫瘤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為堅特聘研究員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團隊合作,追蹤2009年至2016年39,178位愷他命初犯者的最新結果顯示,年輕人為娛樂目的使用愷他命,不但會導致之後一再地使用而反覆受罰,還會大幅地增加死亡率,尤其是非自然死因。研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歲的周小姐常應酬喝酒,雖然身材姣好但膽固醇數值卻高達400,另一位52歲張小姐愛吃精緻美食,身材不胖但三酸甘油脂超標3倍。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科主任馮天祥指出,這2起個案說明了高血脂不是肥胖者的專利,而中醫對高血脂的治療有很好的進展,以紅麴萃取的中藥膠囊治療半年後,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寒流來襲,食補禦寒保暖又養生,吃紅棗養生的人也大有人在,但隨之而來,被棗核卡住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一名67歲婦人吃紅棗誤吞棗核,經手術取出棗核;醫師提醒,發生棗核卡在食道的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千萬不可用吞飯、吞饅頭等方法強行咽下。呼吸道異物梗塞 常見4原因彰基急診觀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