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膿瘍腦出血分不清 差點喪命

腦膿瘍腦出血分不清 差點喪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急診中常見先昏後倒的病患,像因中風、腦瘤或因腦膿瘍等疾病造成一側無力等的中老年人,常因此癲癇發作甚至昏迷,之後才發生外傷事件,需仰賴急診醫師仔細的神經學身體檢查與正確判讀腦部影像;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廖俊智指出,但若只看到外傷性硬腦膜下出血,而忽略腦內病變,恐會因未即時施打顯影劑進行影像診斷,造成誤判情況。

因腦膿瘍昏倒送急診 卻遭誤判腦出血

臨床上,一名64歲紀先生,因昏倒被送至急診,被診斷為少量左側硬腦膜下出血,因觀察並無異狀因此隨即出院。但隔日又因昏倒送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急診,經醫師判讀電腦斷層影像並施打顯影劑,懷疑恐是腦膿瘍或惡性腫瘤,判斷是因右腦病灶造成無力,才會使病患跌倒產生左側的硬腦膜下出血,經檢查後也確診為腦內病變。

治療上,起初建議開顱手術,但因家屬擔心爸爸有糖尿病及高血壓,加上因缺血性腦中風導致左側無力近十年,好不容易經復健後才能自理生活,因此不希望進行任何手術;廖俊智主任表示,但病患昏迷情況已持續惡化危及生命,所幸經溝通後,才順利進行開顱手術,術後患者也恢復清醒,並順利出院。

急診醫師應保持警覺 助病患獲得有效治療

廖俊智主任進一步解釋,起初在家屬同意前,先在腦膿瘍的臆斷下,採一個月的抗生素治療,但之後發現病患的病灶竟從原本直徑三公分增大為六公分,且還同時出現腦水腫及腦部壓迫等現象,導致昏迷指數惡化,且不時發生癲癇。因擔心危及生命,因此找了病患家屬反覆溝通,並告知手術方式及風險,才能家屬同意為紀先生進行開顱手術。

若當初未及時發現紀先生有腦膿瘍,且放任其增大,後果恐不堪設想,所幸經及時檢查及手術後,已順利痊癒出院;廖俊智主任呼籲,腦膿瘍是許多醫師較難一開始就聯想到的疾病,因此隨時保持高度的警覺性,且透過仔細的身體檢查與正確的影像檢查,才能幫助病患即時獲得有效治療,也能降低出現後遺症,提高治癒機會。

【延伸閱讀】報稅季壓力大 這群人「挫哩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3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問 今天新聞裡說李冰冰因為化膿性扁桃體炎高燒16天,生活中,還經常有人因為闌尾炎住院。扁桃體、闌尾……這些器官對人體來說是多餘的嗎?能不能在沒生病之前就切掉? 答 它們還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如果沒生病就留著吧。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

閱讀詳情 »

***《別讓身體不開心》新書講座暨簽書會*** 時間:2015.12.20(週日) 上午10:00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10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潘懷宗博士將以生活中常見食材為案例,告訴你,如何自己保護自己,吃得健康安心、別讓身體不開心! 有了這一本,飲食不怕踩到黑心地...

閱讀詳情 »

***《別讓身體不開心》新書講座暨簽書會*** 時間:2015.12.20(週日) 上午10:00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10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潘懷宗博士將以生活中常見食材為案例,告訴你,如何自己保護自己,吃得健康安心、別讓身體不開心! 蔬菜大王-蘆筍食材特性蘆筍是蔬...

閱讀詳情 »

***《別讓身體不開心》新書講座暨簽書會*** 時間:2015.12.20(週日) 上午10:00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10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潘懷宗博士將以生活中常見食材為案例,告訴你,如何自己保護自己,吃得健康安心、別讓身體不開心! 壽司壽司一直深受老饕的喜愛,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