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進行健康檢查時,聽到身體可能出現異常陰影或是不明腫塊時,心臟都會一緊,擔心是什麼不好的東西,其實腫瘤是一個統稱,是一群不受控制和過度生長的異常細胞,這些細胞形成了塊狀或實體團塊,而腫瘤又可分為良性或癌性(惡性),一般而言大多數的癌症都會形成腫瘤。 當正常細胞中的DNA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時,細胞就會發生突變,如果人體的正常控制機制無法阻止該細胞增生,這突變的細胞將異常且快速的分裂,進而導致更多大量突變的細胞,而變成癌症。 依據專家研究,有一些關鍵因素,這些因素將使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癌症,這些因素包括: 1. 飲食中致癌物質的攝入量高:飲食習慣喜好吃加工、加鹽、醃製、煙燻、燒烤炭化的食物或經亞硝酸鹽處理的食物、紅肉,容易具有較高的患癌風險。可以藉由少吃加工食品或燒烤類食物,而多吃蔬菜、水果,來降低風險。 2. 遺傳因子:某些類型的癌症,例如:大腸癌、乳腺癌,經常與家族遺傳有關。 3. 暴露在女性雌激素下:更年期使用雌激素藥物或正常月經週期下之婦女,因暴露在較高的女性雌激素情況下,較易罹患某些癌症,例如:乳腺癌、卵巢癌。定期運動、低脂飲食或35歲之前生育嬰兒皆可降低罹癌風險。 4. 接觸致癌物:經常接觸石棉、煤焦油、柴油機廢氣、甲醛、煙草、紫外線輻射或飲用酒精…..等,皆會導致罹癌風險增加。 5. 受到病原體感染:被病毒(例如:B型肝炎病毒、人類乳突病毒)、細菌(例如:幽門螺旋桿菌)、寄生蟲(例如:埃及血吸蟲Schistosoma hematobium)感染,將導致罹癌風險增加。 6. 輻射:過度暴露於X射線、核輻射、紫外線(太陽光),將容易導致DNA損傷,進而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 7. 其他:慢性炎症、免疫抑制、肥胖,亦會增加罹癌風險。
懶人包資料來源---https://bit.ly/2ZQXswM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本土病例增3例0死!新案全在新北 陳時中點「2例關聯不明」持續疫調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個案分布均在新北市;其中1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陳...
閱讀詳情 »快新聞/有確診者足跡! 家樂福重慶店今停業消毒
武漢肺炎(COVID-19)昨天一口氣新增13例本土確診個案,台北市政府昨晚公布案16087足跡,除了光華商場跟三創園區外,個案還到過家樂福重慶店。家樂福重慶店表示,今日 (8月30日)全天暫時停止營業,預計明日上午9時恢復正常營業。家樂福重慶店今日上午在臉書(facebook)表示,配合政府單位指...
閱讀詳情 »快新聞/醫曝「無症狀感染者仍多」 9 1開學雙北疫情成關鍵
台灣連續本土確診「加零」後,昨天新北三峽爆出家庭群聚10人染疫,均為無症狀確診。對此,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坦言,雖然有點訝異但不意外,只要確實做好疫調和隔離,大家持續做好個人衛生防護,「目前低流行率的趨勢不會因為單一事件馬上扭轉」,但是雙北可能有較多無症狀感染者潛伏,因此9/1開學後...
閱讀詳情 »快新聞/新北三峽確診者有台東足跡 衛生局:非傳染期間
新北三峽發生一起家庭群聚,累計10人確診,其中2人曾有台東足跡,台東縣衛生局今天深夜表示,2個案到台東時為非傳染期間,衛生局也針對台東親友進行採檢,皆為陰性。台東縣衛生局指出,有關新北三峽群聚案,其中案16072、案16080有曾到台東足跡,經疫調,案16072為8/13(發病前第15天)坐夜班火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