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腳一踩地痛如電擊! 足踝運動傷害8成全是韌帶受傷別推揉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20多歲年輕女子,熱愛籃球運動,日前練球時,卻發現右腳只要一踩地,腳踝外側就好像被電到一樣,疼痛非常,完全無法打球,連走路都不便,就醫這才發現腳踝韌帶已經斷裂,醫師考量活動力,不用自體韌帶,改以器捐者的異體韌帶為她重建,經過半年的術後調養與復健,順利恢復腳力能重回球場。

一般而言,腳踝最容易受傷的是外踝韌帶,外踝的結構包括三條韌帶:前距腓韌帶、前下脛腓韌帶和跟腓韌帶以及兩條肌腱:腓長肌、腓短肌;內側則由三角韌帶及前後脛肌、屈指長肌、屈拇長肌及伸拇長肌的肌腱負責支持。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王禎麒表示,外踝的三條韌帶是踝關節扭傷時最常受傷的組織,其中又以前距腓韌帶最易受傷;只要運動跳躍、落地沒踩穩或踩到他人或物品而導致俗稱「翻船」的腳踝內翻,就可能讓外踝韌帶扭傷或拉斷。

據統計,在足踝的運動傷害中,高達80%都是外踝韌帶受傷。而腳踝扭傷依受傷程度分為三級,若關節受到拉扯或活動時有疼痛感,但外觀並無明顯改變,屬於輕度。

王禎麒說,如果韌帶大部分斷裂,合併關節腫大和劇痛發炎症狀,為中度;韌帶完全斷裂,關節無支撐力,造成不穩現象,常合併嚴重血腫狀況,則是重度腳踝扭傷。

一旦腳踝扭傷,醫師提醒,應遵循「急性運動傷害的PRICE原則」,包括P(Protection)保護、R(Rest)休息、I(Ice packing)冰敷、C(Compression)壓迫和E(Elevation)患肢抬高,之後儘快就醫,做詳細診察治療。

王禎麒強調,只要掌握上述處理原則,然後至少2個月減少受傷部位使用,輔以物理復健治療,7成以上的患者,韌帶多會自行癒合;若休息後仍無法復原且踝關節仍不穩定者,則須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能性。一旦腳踝疼痛或是關節有腫脹情況,務必儘快找專科醫師診治,切勿自行推揉、尋求偏方,以免讓韌帶斷裂更嚴重,增加治療困難度。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腹脹多天「痛到連屁都放不出來」 他竟是腸子扭轉打結險穿孔

網瘋傳武漢爆發SARS疫情7確診? 疾管署出手要陸官方回覆真偽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突聾的主要臨床症狀多表現為單側聽力下降,偶有雙側同時或先後發生,可伴有耳鳴、耳堵塞感、嚴重者可出現眩暈、惡心、嘔吐、自發性眼震等。 進入「世界杯之季」,零食、啤酒,熬夜看球,球迷們又將為此狂歡。不過,同樣身為球迷的市民小顧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最近發現自己的一隻耳朵聽不見聲音了,到醫院檢查,...

閱讀詳情 »

在追求科學進步的普世價值觀下,我們都被灌輸了「科學有益生活」「醫學進步促進人類福址」,於是每當看到一些新的研究、新的藥品或新醫療技術的報導,我們的心中彷彿就會出現一幅美好未來生活的想像。如同「功能性磁振造影」對腦部活動的掃瞄即時又直接,可以用來觀測植物人還有沒有意識。你覺得這種科技真是太棒了對吧?...

閱讀詳情 »

一項實驗中的藥物表現出對氣喘或過敏患者更好療效的研究結果。由於這款藥物的作用方式與現行藥物不同,如果接下來的實驗是成功的,那麼對於目前有嚴重氣喘與過敏但藥物效果不佳的病友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雖然這項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仍可說是為人們開闢了一條用藥更為安全的途徑。研究者表示,他們正試圖研究羅氏藥...

閱讀詳情 »

科學家研發出人類眼角膜再生技術,他們使用一種關鍵分子來追蹤並標記角膜幹細胞,移植到小鼠身上後,這些幹細胞生成具有全功能性的人類眼角膜,研究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這項技術若能成功應用在人類身上,將為燒傷患者、化學損傷受害者以及其他罹患破壞性眼疾病的人帶來希望。 角膜緣幹細胞(Limbal s...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