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癌知識大補帖 飲食與排便習慣最相關

腸癌知識大補帖 飲食與排便習慣最相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統計,營養過剩或食入過多脂肪易罹患大腸直腸癌,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特別辦理癌症病友年會「癌症知識大補帖」活動,傳達包括癌症知識大補帖、癌症社區資源連結、營養餐盤、牙齒保健及安寧照護等知識,提倡健康飲食、定期健康檢查和罹病後定期追蹤的重要性。

豐原醫院腫瘤個案管理師黃綺麗表示,飲食和排便習慣,與大腸直腸癌息息相關,例如44歲已罹癌10年的邱小姐,自從罹患大腸癌後,將飲食習慣改以蒸煮和川燙為主,著重高纖低油和全榖類,並搭配運動。除了生活習慣改變,也參加病友支持團體活動,幫助她安然度過困難的治療時期。

黃綺麗個管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脫離不了平時的飲食和排便習慣,建議減少動物性飽和脂肪的攝取,如豬、牛油,盡量改以植物性油來取代。同時也應少吃動物性脂肪,如紅肉等食物,改以高纖的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飲食,而醃漬和煙燻等產品也應避免,食物應以新鮮為主。此外,生活上最好少抽菸、喝酒,多運動和喝水,避免肥胖。最好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避免便秘。

直腸外科陳喜文主任提醒,早期的大腸癌症狀和一般腸胃道不適雷同,有些甚至完全沒有症狀,使得容易造成疏忽而延誤病情。由於預防勝於治療,國民健康署提供50到74歲的民眾,可於每2年施作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檢測,來了解健康狀況,可大大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機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07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花蓮報導】1對非台灣籍夫妻,結婚2年卻遲遲無法正常受孕,在當地醫院接受檢查才發現先生患有染色體平衡易位(Balanced Translocation)問題,造成胚胎不健康易流產。直到2017年,夫妻倆決定跨海至花蓮慈濟醫院尋求專治不孕的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及人工生殖協助試管嬰兒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天氣逐漸轉熱,若食品未正確保存,小心嚴重恐造成食物中毒!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指出,凡舉便當、飲料或是蛋糕等點心,都有衛生及保存問題,一旦保存不當時,不僅促使細菌滋生,更可能讓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等病菌找上門,引起腹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52歲王先生沒有慢性病史,平時不菸不酒,偶爾快走當作運動,生活輕鬆愜意,但最近飽受身體多處莫名疼痛所擾,從小診所看到大醫院,症狀仍毫無改善,不僅影響睡眠,也使白天精神不佳,一度還擔心自己是否為卡到陰,或是遇到更年期,直到醫師確診為「纖維肌痛症」,經藥物治療後,症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台住院最久新冠重症病人出院了!台大醫院自今年一月起,至今收治17位新冠肺炎病患,其中3名重症患者都在六月中全數出院。其中康復出院的A先生創下住院最久紀錄,使用葉克膜33天、插管37天、加護病房搶救47天、住院75天。除了感染、免疫等團隊介入,台大醫院內科部劉旺達透露A先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