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腸躁症 ~ 怎麼吃不脹氣?

沒想到周遭有腸躁症的人這麼多!辦公室隨便問一下,怎麼好像大家都有。究竟哪些食物會容易脹氣、哪些不容易脹氣呢?容易脹氣的食物就不吃了嗎?其實換個吃法就會好些…,好多實用知識,趕快看下去!
腸躁症 ~ 怎麼吃不脹氣?
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林兆啟指出,腸躁症患者,雖有便秘型和腹瀉型之分,但更多患者是兩者交替發生,因此,在飲食生活上,必須適時適度地調整因應。如找出容易造成自己脹氣的食物,再避免去吃它,而不是所有易產氣的食物都不吃。因為很多易產氣的蔬菜、水果、豆類、或高纖食物,對健康很有益處。

《易脹氣食物有哪些?》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歸納容易產氣的食物如下:
【主食類】如地瓜、芋頭、馬鈴薯、玉米、糯米、全麥麵包。
【豆類】如扁豆、大豆、豌豆、紅豆、綠豆、豆干、豆腐、豆漿。
【蔬菜類】如花椰菜、韭菜、洋蔥、白蘿蔔、小黃瓜、高麗菜、芥蘭菜。
【水果類】如蘋果、柚子、甜瓜、葡萄。
【飲料類】如牛奶、汽水、沙士、可樂、碳酸飲料、乳酸飲料。
【其他】如油炸品、精緻甜點、口香糖,都是較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

《找出自己的食用方式》
賴怡君說,有腸躁症者,對於上述食材與食物,不一定都要敬而遠之,不妨自行嘗試、斟酌食用數量,有時改變食材處理方式,如蔬果豆類經過長時間浸泡,或切細,或加蓋用壓力鍋烹煮,可使產氣物質減少,減少脹氣。

易腹瀉者注意纖維攝取量,每天在25公克內,蔬果儘量打成汁食用;當要增加高纖食物攝取量時,應採漸進方式,避免造成脹氣。乳糖不耐症的人,應少喝牛奶,或試著添加麥片一起喝。

易便秘者,可增加蔬果食用量,平時多喝溫開水,必要時喝些黑棗汁有利通便。配合餐後散步,溫和的運動可幫助消化,增進腸胃蠕動,使氣體較快通過腸胃道。由於腸躁症者體質較一般人敏感,應減少攝取刺激性食品,食物軟爛、細嚼慢嚥,以白米飯為主食優於糙米與麵食。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照/翻攝自食藥署)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太夭壽!零食居然被灑毒,食藥署近年監測發現,國內偽裝成零食型態的「改裝型混合式毒品」越來越常見,且多在派對或夜店場合流行,不只毒咖啡、毒奶茶,現在還發現有軟糖、速食麵等食物被灑毒,容易讓青少年放下戒心,一不小心就誤食毒品染上癮;且來源也多非陌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針對開放進口豬內臟的風險,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副總召陳椒華今(9)日舉行記者會。新住民媽媽林素貞表示,坐月子常吃腰子、豬肝等內臟,希望不要開放瘦肉精豬肉和內臟進口。 主婦聯盟、董氏基金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及10位媽媽們帶著國人經常食用的內臟料理一同出席記者會,呼籲健...

閱讀詳情 »

頻尿堪稱最麻煩婦女病,膀胱太活潑讓媽媽們好困擾,本周年代MUCH台《聽媽媽的話》請到專業泌尿科許醫師,來解決「聽媽團」的頻尿問題。 瑄瑄分享自己總在高速公路上或進隧道時忍不住尿意,有次進雪隧後大塞車,尿急又不能下車,忍到全身發抖,老公哈孝遠先是拿寶特瓶要她在車上解決,她傻眼大喊:「哪接得住啊!」最後...

閱讀詳情 »

天氣熱,來碗冰涼的愛玉是台灣特有的消暑美食,許多人會嘗試在家中自行搓愛玉,隔一段時間可以發現愛玉結成凍狀,但放太久又會縮小出水,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愛玉籽中同時含有果膠與破壞果膠的酵素成分,因此正確搓揉愛玉就會凝結成凍,但放久又會縮小出水,是正常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