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道壞菌越少越好? 專家告訴你益生菌該這樣攝取

腸道壞菌越少越好? 專家告訴你益生菌該這樣攝取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不少疾病與腸道菌相有關,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低下、過敏、憂鬱症、失眠、巴金森氏症等。而現代人外食多、蔬果攝取不足、生活壓力大,為了腸道健康,許多人會選擇食用益生菌調整腸道菌相,這也讓益生菌成為最受歡迎的保健食品之一。

 

到底什麼是「益生菌」?根據研究發現,人體腸子裡超過1,000種菌種,這些菌種可分為好菌、壞菌和中間菌,數量多達100至200兆個,而其中有益健康、幫助腸道菌種平衡的微生物都稱為益生菌。聯青整合醫學診所醫師王峰表示,健康的腸道並不是壞菌越少越好,而是腸道內好壞菌要達到動態平衡,一旦菌叢生態失衡,壞菌多過好菌,就會導致便秘、腹瀉及各種疾病的發生,間接降低免疫力,進而影響健康。

 

如何增加腸道益生菌,以維持腸道菌相平衡呢?王峰說明,如果是腸道健康的人,並不需特別補充益生菌保健食品,可直接攝取天然益生菌食品,如無糖優酪乳、無糖優格、乳酪、泡菜、味增、納豆、醋、起士等發酵食物;若是外食族或平日工作忙碌、壓力大者,因容易重複食用某類食物或吃進過多加工食品,可適量補充益生菌保健食品保養腸胃,讓腸道增加好菌,並維持菌叢種類的多樣性。

 

另外,補充益生菌的同時也要多攝取天然「益生質」,益生質是益生菌喜歡的食物,如膳食纖維、寡醣(洋蔥、牛蒡、香蕉、蘆筍、蘋果)、蔬果、全穀類等,提供益生菌養分並好好養在腸道內,好菌一多自然菌相生態就平衡,對腸道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如何挑選適合的益生菌保健品?王峰指出,每個人的菌相與菌態都不同,別人推薦的益生菌不見得對自己有用,個人吃什麼菌也沒有定論。挑選益生菌可掌握3原則:選擇菌種多樣化產品、挑有信譽及認證的品牌、交替不同品牌食用。

 

若已有因腸道引起的健康問題,要精準的「少什麼、補什麼」不亂槍打鳥補充益生菌的話,王峰建議,可透過糞便檢測分析,或是做個人化益生菌檢測分析,找出最適合的腸道益生菌予以補充,進而修復腸道黏膜,提升免疫、改善健康。

 

最後醫師提醒,不良的生活習慣、基因體質、壓力或是服用抗生素,都是破壞腸道菌叢平衡的原因,其中不可控的因素是壓力,壓力越大,腸道失衡速度越快速,除了增加腸道內好菌外,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調整壓力,都是維持腸道健康的基本功。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人類乳突病毒(HPV)是菜花的致病因素,又分為高風險性以及低風險性;高雄開業泌尿科診所院長李嘉文指出,HPV第16、18型就可能造成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等病變,若屬於低風險型第6或11型,則會導致菜花。臨床上,多數菜花患者都是因為和感染HPV病毒的人有性行為而被感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女生們注意了!生理期間有時候會有「子宮空空的」感覺嗎?有些人會感到「子宮下墜感」或是「涼涼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醫師表示,這通常是因為平日食用過多冷食,長久下來造成子宮血液循環不良,未來發生痛經、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的機率都會增加,甚至可能降低受孕的機率。臺北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一位剛出生19天的男嬰,突然解出血便並帶有黏液,被家屬緊急帶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該院小兒腸胃科醫師戴季珊表示,透過糞便檢查,小男嬰並無出現常見致病菌,但母親數日前曾食用蝦子等海鮮料理,因此診斷為過敏性腸炎。提醒正在哺餵母乳的媽媽們,應盡量避免食用牛奶、雞蛋、魚、甲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自體生長因子注射是目前骨科治療的新利器,多用於骨科治療上;高雄開業骨外科診所院長張永享指出,其實就是利用自體的生長因子注射到病變部位,就能有效修復磨損的關節軟骨等,包括關節炎、五十肩、足底筋膜炎等都能有效舒緩。1名65歲婦人,近來走路走沒多久,膝蓋就出現痠痛等症狀,且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