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道壞菌越少越好? 專家告訴你益生菌該這樣攝取

腸道壞菌越少越好? 專家告訴你益生菌該這樣攝取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不少疾病與腸道菌相有關,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低下、過敏、憂鬱症、失眠、巴金森氏症等。而現代人外食多、蔬果攝取不足、生活壓力大,為了腸道健康,許多人會選擇食用益生菌調整腸道菌相,這也讓益生菌成為最受歡迎的保健食品之一。

 

到底什麼是「益生菌」?根據研究發現,人體腸子裡超過1,000種菌種,這些菌種可分為好菌、壞菌和中間菌,數量多達100至200兆個,而其中有益健康、幫助腸道菌種平衡的微生物都稱為益生菌。聯青整合醫學診所醫師王峰表示,健康的腸道並不是壞菌越少越好,而是腸道內好壞菌要達到動態平衡,一旦菌叢生態失衡,壞菌多過好菌,就會導致便秘、腹瀉及各種疾病的發生,間接降低免疫力,進而影響健康。

 

如何增加腸道益生菌,以維持腸道菌相平衡呢?王峰說明,如果是腸道健康的人,並不需特別補充益生菌保健食品,可直接攝取天然益生菌食品,如無糖優酪乳、無糖優格、乳酪、泡菜、味增、納豆、醋、起士等發酵食物;若是外食族或平日工作忙碌、壓力大者,因容易重複食用某類食物或吃進過多加工食品,可適量補充益生菌保健食品保養腸胃,讓腸道增加好菌,並維持菌叢種類的多樣性。

 

另外,補充益生菌的同時也要多攝取天然「益生質」,益生質是益生菌喜歡的食物,如膳食纖維、寡醣(洋蔥、牛蒡、香蕉、蘆筍、蘋果)、蔬果、全穀類等,提供益生菌養分並好好養在腸道內,好菌一多自然菌相生態就平衡,對腸道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如何挑選適合的益生菌保健品?王峰指出,每個人的菌相與菌態都不同,別人推薦的益生菌不見得對自己有用,個人吃什麼菌也沒有定論。挑選益生菌可掌握3原則:選擇菌種多樣化產品、挑有信譽及認證的品牌、交替不同品牌食用。

 

若已有因腸道引起的健康問題,要精準的「少什麼、補什麼」不亂槍打鳥補充益生菌的話,王峰建議,可透過糞便檢測分析,或是做個人化益生菌檢測分析,找出最適合的腸道益生菌予以補充,進而修復腸道黏膜,提升免疫、改善健康。

 

最後醫師提醒,不良的生活習慣、基因體質、壓力或是服用抗生素,都是破壞腸道菌叢平衡的原因,其中不可控的因素是壓力,壓力越大,腸道失衡速度越快速,除了增加腸道內好菌外,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調整壓力,都是維持腸道健康的基本功。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夏秋交替之際,天氣仍然炎熱、陽光充足,如何避免皮膚曬黑、乾燥呢?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分享一款「奇樂果汁」,利用當季的奇異果、芭樂,以及杏仁果,幫助皮膚美白、保持水分不散失,另外,她也提醒,芭樂的果皮富含維生素C,千萬不可去除。「奇樂果汁」2人份的材料,包括奇異果1顆,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受到膝關節疼痛困擾2年的53歲蔡女士,被診斷為半月軟骨破裂,因此之前進行膝關節鏡手術治療。但手術後,膝蓋又感到疼痛,長時間無法行走,左膝關節常腫脹積水。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骨科陳彥名醫師表示,病患到門診求診,透過X光檢查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最後透過膝關節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常常覺得眼前好像有黑點飄來飄去,一下像螞蟻,一下又像蜘蛛網,有的人看卻說飛蚊像草履蟲,如果發現眼前黑點數量變多、越來越混濁最好盡快就醫,恐是病理性所引起的「飛蚊症」。飛蚊症的危險族群晴美眼科診所蕭志賢院長表示,飛蚊症沒有發生的特定年齡層,也沒有說老年人比較容易罹患,但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為了建構高齡者身心健康,以及提升健康促進知能,臺北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陸續辦理健康講座及運動課程,即日起至12月底,松山社區悠活站將每月免費提供20位50歲以上民眾銀髮族,功能性體適能檢測,以期能有效延長高齡者健康餘命,延後進入醫療照顧體系或長期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