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腹大如孕婦! 這個病讓她的子宮比正常女性大3倍

腹大如孕婦! 這個病讓她的子宮比正常女性大3倍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32歲的職業婦女巧巧,長期有經期紊亂問題,近2年來腹部越來越大宛如懷孕,伴隨嚴重經痛及大量經血,導致睡不好、變得暴躁且常與先生吵架,就醫確診為子宮異位瘤(巧克力囊腫),子宮體積竟變為正常子宮的3倍大。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鄢源貴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成因複雜,主因是經血逆流至子宮以外的部位,常見為卵巢、輸卵管、大腸或子宮直腸間的凹陷處,引起經痛、骨盆腔疼痛、肛門痛,也影響解尿。

 

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承受身心煎熬,脾氣越來越不好,自己受苦之外,家人也跟著遭殃,連帶影響日常作息、工作及人際關係。以巧巧為例,腹部變大,搭乘捷運常被誤認為孕婦,最近半年症狀越來越明顯,有嚴重經痛及大量經血問題,且情緒不穩常與丈夫爭吵,彷彿變了一個人,差一點就離婚。

 

鄢源貴說,巧巧至診間時主訴經痛及經血過多,診斷發現為子宮異位瘤,也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伴隨子宮腺肌症,造成子宮體積增至一般正常子宮的3倍大,進而引發相關症狀。

 

考量患者日後仍有生育需求,先以腹腔鏡手術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術後搭配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服用至今快2年,有效緩解經痛等症狀,回診追蹤時並無復發跡象。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容易復發,手術清除病灶,如果沒有搭配藥物長期治療,2年內約有2成復發機率。一般建議長期用藥治療來預防。

 

傳統用藥以停經針劑藥物為主,可有效緩解疼痛,但易產生如熱潮紅、失眠、骨質疏鬆等更年期症狀,療程至多半年。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副作用較小也可長期服用。

 

鄢源貴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視為慢性疾病,除了每3個月定期回診追蹤,平常也應該養成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加上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避免復發,別讓經痛常伴左右。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18)日上1922搶預約莫德納疫苗當追加劑,打支疫苗好過年的同時,放眼國際:近日全球Omicron疫情嚴峻,不少國家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想法,但在台灣是否可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18)日鬆口,「與病毒共存」也是一個方向。同時因Omicron的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晚間8點42分表示,檢出1例陽性個案(暫未編號,Ct值22.0),為北部本國籍10多歲女童。 ▲今晚再添1例女童檢出陽性,曾於1月9日與案17983及媽媽一起至西堤中壢中山店用餐,於1月16日匡列為接觸者而到集中檢疫所居隔。(圖/中央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關心本土疫情同時也該關心境外移入與落地採檢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宣布新增49名境外移入,包含17例落地採檢。目前指揮中心僅針對長程航班(美加、中東等國家)進行落地採檢,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正與機場針對旅客容納等細節做討論,近日將把落地採檢的航班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公布新增17例本土病例。這些本土病例的主要來源,大多是與明新科大有關。從桃園機場開始,Omicron的傳染鏈延伸向社區歌友會、聯邦銀行甚至連鎖餐廳、大學等,2週以來已破百例;而確診者的相關足跡遍布桃園,也曾到過新竹、花蓮。 ▲今日新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