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腹膜外生產一定好? 醫:潛藏三大風險

腹膜外生產一定好? 醫:潛藏三大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不少準媽咪擔心傳統剖腹產引發沾黏,使得近幾年來標榜「痛痛走開」當天能下床、可避免後術沾黏問題的腹膜外生產,又大為風行,以致不少準媽媽們趨之若鶩;不過,國內資深婦產科醫師提醒,腹膜外生產技術特別考驗醫師經驗和純熟度,若下刀些微偏差,仍有產婦腹膜破裂、大出血以及膀胱損傷等三大潛在風險,不得不慎。

為降低傳統剖腹產感染問題而出現

腹膜外生產是三、四十年前的技術,已漸漸少運用於臨床生產;然而,最近又捲土重來,大為風行。開業醫聯合診所院長鄭忠政表示,在那個受限抗生素不發達、縫線材質不夠好的年代,為了降低傳統剖腹產可能的感染問題,才發展出腹膜外生產方式;然而,現今無菌操作技術發達、抗生素進步,已無須擔心感染問題。

恐導致腹膜破裂、大出血及膀胱損傷

鄭忠政院長指出,腹膜外生產是把膀胱推到一側,僅利用腹膜與膀胱間的微小空間下刀,把寶寶抓出來。腹膜外生產開刀雖可避過腹膜,但手術困難度相對較高,仍有打破腹膜風險。尤其,腹膜外生產開刀部位附近的血管叢多,若手術中稍有不慎,還容易造成產婦大量出血的危機;甚至也可能在推挪過程中,導致膀胱的損傷或沾黏,對產婦傷害不可逆。

常見孕婦第二胎出現嚴重沾黏

只要有傷口就有沾黏的機會發生,鄭忠政說,若無症狀一般並不需要特別處理,但如果已出現腸阻塞、脹氣或下腹疼痛等症狀,則需要二次開刀處置,除了術後發炎、止血未做好等惹禍之外,因為子宮內膜異位或個人體質導致沾黏的個案也不少,臨床常見孕婦至第二胎時發現嚴重沾黏,臟器緊黏到連子宮都進不去的棘手情形,增加手術複雜度。

腹膜外生產也應防沾黏

因此,即使產婦選擇腹膜外生產技術,仍須注意沾黏發生,產婦可選擇專業的醫師取得相關諮詢,且仍須注意沾黏發生機率。而在預防沾黏方面,鄭忠政表示,事實上只要使用美國FDA合格核准的防沾黏產品,台灣、美國、日本口碑皆不錯,用量約需一片就夠,即使是腹膜外生產方式,仍可使用防沾黏貼片於膀胱與肌肉層交接處,進一步降低沾黏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0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冷,暖暖包相當熱銷,許多賣場都大缺貨了。但醫師提醒使用暖暖包應正確使用,並多留意家中長者與幼童,避免因為使用不當而造成身體危害。南投一名80歲老翁誤將暖暖包當成食物調理包,把它剪開放入麵裡頭拌一拌吃下肚,外籍看護工發現趕緊阻止並送醫,所幸立即治療且誤食的量不多,住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葡萄牙感染人數創新高!葡萄牙總理柯斯塔(Antonio Costa)宣布,預計從本周五(15日)起再度封城一個月,規定與去年春季實施的限制類似。對於下週(24日)即將到來到葡萄牙總統大選將放寬限制,允許公民參與總統選舉。葡萄牙疫情危險 本週五起再度封城總理柯斯塔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樂觀罕病兒生命不受限 成為家人正能量在家人殷切期盼下出生的祥昱,從小就有發展遲緩的問題,5歲時因發生數次不明原因跌倒,協調感極差,開始到各大醫院檢查治療。最後透過基因檢驗診斷為「腦白質失養症」,但病例很少醫師也無法確認未來祥昱還有多少生命。祥昱的身體隨著疾病發展,退化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52歲的劉先生,抽了10幾年的菸,平時有服用抗心絞痛及三高治療藥品,在強烈冷氣團襲台時,仍維持清晨外出運動習慣。但連續幾天都感到胸口悶痛,有壓迫感,擔憂新冠疫情不敢就醫,直到有盜汗及呼吸急促等症狀,才在家人陪同下就醫治療。其實有心絞痛與三高病史,在冷天更易受影響,最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