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腹膜外生產一定好? 醫:潛藏三大風險

腹膜外生產一定好? 醫:潛藏三大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不少準媽咪擔心傳統剖腹產引發沾黏,使得近幾年來標榜「痛痛走開」當天能下床、可避免後術沾黏問題的腹膜外生產,又大為風行,以致不少準媽媽們趨之若鶩;不過,國內資深婦產科醫師提醒,腹膜外生產技術特別考驗醫師經驗和純熟度,若下刀些微偏差,仍有產婦腹膜破裂、大出血以及膀胱損傷等三大潛在風險,不得不慎。

為降低傳統剖腹產感染問題而出現

腹膜外生產是三、四十年前的技術,已漸漸少運用於臨床生產;然而,最近又捲土重來,大為風行。開業醫聯合診所院長鄭忠政表示,在那個受限抗生素不發達、縫線材質不夠好的年代,為了降低傳統剖腹產可能的感染問題,才發展出腹膜外生產方式;然而,現今無菌操作技術發達、抗生素進步,已無須擔心感染問題。

恐導致腹膜破裂、大出血及膀胱損傷

鄭忠政院長指出,腹膜外生產是把膀胱推到一側,僅利用腹膜與膀胱間的微小空間下刀,把寶寶抓出來。腹膜外生產開刀雖可避過腹膜,但手術困難度相對較高,仍有打破腹膜風險。尤其,腹膜外生產開刀部位附近的血管叢多,若手術中稍有不慎,還容易造成產婦大量出血的危機;甚至也可能在推挪過程中,導致膀胱的損傷或沾黏,對產婦傷害不可逆。

常見孕婦第二胎出現嚴重沾黏

只要有傷口就有沾黏的機會發生,鄭忠政說,若無症狀一般並不需要特別處理,但如果已出現腸阻塞、脹氣或下腹疼痛等症狀,則需要二次開刀處置,除了術後發炎、止血未做好等惹禍之外,因為子宮內膜異位或個人體質導致沾黏的個案也不少,臨床常見孕婦至第二胎時發現嚴重沾黏,臟器緊黏到連子宮都進不去的棘手情形,增加手術複雜度。

腹膜外生產也應防沾黏

因此,即使產婦選擇腹膜外生產技術,仍須注意沾黏發生,產婦可選擇專業的醫師取得相關諮詢,且仍須注意沾黏發生機率。而在預防沾黏方面,鄭忠政表示,事實上只要使用美國FDA合格核准的防沾黏產品,台灣、美國、日本口碑皆不錯,用量約需一片就夠,即使是腹膜外生產方式,仍可使用防沾黏貼片於膀胱與肌肉層交接處,進一步降低沾黏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0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桃園報導】台灣地區屬於海島型氣候較潮溼,常有民眾飽受鼻子過敏的症狀所苦,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門診中遇過不少鼻過敏患者詢問,補充益生菌是不是能減輕過敏症狀?益生菌針對腸胃不好的人來說,在腸胃功能的改善方面具有意義,就腸胃慢性發炎進而產生全身性過敏的族群是有效的。這類全身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過去20年卵巢癌罹患人數有上升趨勢,根據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卵巢癌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第七位,每年新確診人數約為1500人。卵巢癌不像其他癌症,並非是本身組織細胞癌變所導致,主要是輸卵管和子宮內膜的細胞掉落至卵巢後癌化所致,因此,早期卵巢癌通常沒有症狀。林口長庚醫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10月7日上午10時至下午18時,增加開放第10期輝瑞BNT第1劑施打資格,年紀擴增至63歲至61歲民眾(不含第9類對象),預定在10月10日至14日施打,想預約民眾要快把握僅8小時。 指揮中心說明,第10期輝瑞BNT第1劑開放資格,必須在9...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 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計畫」,每10名國、高中(職)生,至少8名以上罹患近視,其中高度近視(≧500度)更是從國一的15.3%增加至高三的35.7%,高度近視對視力健康的風險不容小覷,常見的包括: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變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