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腿老是抽筋,是因為缺鈣嗎?

腿老是抽筋,是因為缺鈣嗎?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今天丁當上班的時候,聽辦公室同事說感覺最近氣溫回升了,昨晚就減了一床被子,結果一晚上都沒睡好,倒不是因為冷,而是腿抽筋了。

 

是不是因為缺鈣啊,喝牛奶會好一點嗎?

 

想到自己也在睡覺的時候抽過筋,一晚上反覆折騰幾次實在是太折磨了,丁當趕緊帶着同事的問題請教了殷醫生。

 

 

 

 

 

●   ●   ●

 

你是哪一種抽筋?

 

抽筋,也叫肌肉痙攣,通常是在不自主、無徵兆的情況下,神經肌肉異常興奮,引起了肌肉的過度收縮。

 

抽筋時肌肉明顯緊繃、收縮,疼痛難忍,持續數秒或數十秒之後逐漸緩解,也可能抽完之後還是有痛感。

 

它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夜間抽筋: 包括在任何靜態的情況下所發生的抽筋,如睡覺或靜坐時。最常見的就是老人、兒童的小腿肚和腳趾部位抽筋。

 

中暑抽筋: 常見於運動員,與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失調有關。

 

疾病性抽筋: 見於器質性疾病或者中風後遺症的患者,多由於先天性疾病或神經損傷,如癲癇、破傷風、產後痙病、小兒高熱驚厥等,肌肉失去支配,過度興奮導致。

 

生活中最常見的抽筋包括運動抽筋和夜間抽筋,常見的抽筋危害不大,也不太會導致二次傷害,只是有些影響生活質量。

 

但若在高空作業、游泳等期間抽筋,可就得當心了。

 

腿老是抽筋,是因為缺鈣嗎?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   ●   ●

 

為什麼會抽筋?

 

1. 寒冷刺激

寒冷是抽筋最常見的誘因,可直接刺激肌肉,引起其強烈收縮,血管突然痙攣。

 

2. 體弱疲勞

老年人體弱,肌肉力量比較差,再加上機體代謝功能減退,就會導致抽筋。

 

而對於年輕人的抽筋可能是由於運動過度,導致肌肉短時間內持續收縮,體內產生大量的代謝廢物,肌肉的緊張狀態在夜間也未得到改善,就會刺激小腿抽筋。

 

3. 出汗過多

運動時間長,出汗多,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

 

造成了體內低鈣、低鉀、低鎂,加上大量代謝廢物堆積,內環境紊亂,也容易發生痙攣。

 

4. 低鈣血症

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鈣離子起着重要作用。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容易興奮而痙攣。

 

老年人鈣質吸收能力減弱,鈣質也比較流失明顯,兒童及孕婦則是因為機體消耗過多鈣。

 

5. 局部壓迫

如長時間仰卧,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卧,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於壓迫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和血供不足。

 

腿老是抽筋,是因為缺鈣嗎?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6. 血管因素

當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時或存在血栓時,血液循環受阻不暢,就會引起下肢發涼、麻木和間歇性跛行。

 

血液循環不暢,代謝產物不能被及時帶走,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肌肉收縮,引起疼痛抽筋。

 

 

●   ●   ●

 

抽筋了該怎麼辦?

 

1. 腳趾抽筋

要「反其道而行之」,即朝抽筋的反方向扳腳趾並堅持 l~2 分鐘以上,即可見效。

 

2. 小腿肌肉抽筋

可坐位或靠牆,雙手扳腳尖使腳趾上翹,接着儘量伸直膝關節,熱敷或輕度按摩放鬆緊張的肌肉。

 

3. 游泳抽筋

先深吸一口氣憋住,身體仰浮,用抽筋腿對側的手抓住腳趾向身體方向拉,用另一手向下壓膝蓋,使腿後部伸展,緩解後上岸繼續按摩休息。

 

一般抽筋的危害比較小,及時處理就能即刻緩解。

 

但如果抽筋反覆發作,就需要去醫院排除血管、神經的器質性病變,以免延誤病情。

 

腿老是抽筋,是因為缺鈣嗎?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   ●   ●

 

抽筋可以預防嗎?

 

1. 驅寒保暖: 睡前熱水燙腳,對小腿肌肉進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 堅持鍛煉: 平時加強運動,活動前注意熱身,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肌肉收縮能力;

 

3. 適當補鈣: 多吃維生素 D、鈣片、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豆腐;

 

4. 改善血供: 消除引起血管管腔直徑變小的因素,減輕體重,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 C 和植物蛋白的食物。

 

5. 藥物控制: 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改善脂質代類的藥物及維生素 E 等藥物,同時積極防治可能加重腿部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看完這些,再也不怕抽筋了有沒有,記着別光看啊,跟着做起來!此處@同事。

 

 

腿老是抽筋,是因為缺鈣嗎?

 

腿老是抽筋,是因為缺鈣嗎?

 

轉載請聯繫 doctor@dxy.com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40多歲男子,工作壓力大,過去4年天天酗酒,想要借酒澆愁,沒想到最後失眠,甚至還罹患憂慮症。醫師表示,每天喝超過3罐350cc的啤酒,容易慢性酒精依賴,不只危害肝臟、胰臟、腸胃,精神疾病也容易上身。 戒酒門診重拾健康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疾病管制署公布南投縣出現該縣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個案為62歲男性退休人員,日前出現發燒、腹瀉、噁心及食慾不振等症狀,2日後至醫院就醫並收治住院,後因意識不清轉院治療,並由醫院採檢通報,經疾管署實驗室檢驗後,確認感染日本腦炎。 同住家人無症狀 疾管署表示,經衛生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日前公布茲卡病毒最新疫情概況報告指出,中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安奎拉(英國海外領地)出現蟲媒傳播本土疫情;疾病管制署隨即提升安奎拉茲卡病毒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建議懷孕婦女暫緩前往,一般旅客則應避免蚊蟲叮咬,離開流行地區後2個月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在這個「看臉的年代」,外觀幾乎是判斷他人的直接標準,而這個完全不公平行為,卻讓不少人投向整形手術懷抱,盼能藉此找回自信、青春永駐;但美國研究卻發現,其實整形帶來的改變,與內在自尊根本毫無關連,反而還會使人越整越悲觀! 整形後 無法使患者打從心底快樂 「擁有漂亮帥氣的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