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膝關節手術革新 機器手臂提升精準度

膝關節手術革新 機器手臂提升精準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據統計,傳統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失敗率高達3成以上,許多患者寧願吃止痛藥,也不願意承擔風險;若選擇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不但要切除整個關節,還要長達3個月以上的復健期,讓患者進退兩難。有鑑於此,醫界研發出機器人關節置換術,由於精準度高,失敗率僅0.4%,可保留好的關節及韌帶組織,病患能快速恢復活動能力,是膝關節手術的一大革新。

中山醫院骨科醫師吳濬哲指出,退化性關節炎是造成老年人膝關節磨損的主因,另外,當發生運動傷害、早期運動量過大,也會加速膝關節磨損程度,引起創傷性關節炎,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適合接受膝關節置換術。一般來說,3、40歲的患者,出現關節疼痛、關節活動力下降的症狀,較適合選擇關節鏡手術、注射玻尿酸,或進行PRP血小板血漿治療,因為年輕人的再生能力強,應盡量保留關節的使用功能,延長使用年限;然而,6、70歲的患者,則適合立即進行膝關節置換,提升生活品質。

而且,依據關節磨損程度,年紀大的患者可選擇不同的關節置換術;吳濬哲醫師建議,例如只有內側或外側關節磨損,適合使用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只需更換部分關節,保留韌帶、周圍神經,關節磨損程度減少許多。若選擇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則完全依靠人工關節及股骨間的介面摩擦,維持關節穩定度,關節的耗損較大,磨損程度也較高。

吳濬哲醫師表示,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首先會照X光,確認關節磨損的位置及程度,再進行電腦斷層評估,選擇適合的關節置換術;而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可結合影像偵測及導航,病患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後,術前可透過精準的紅外線定位,把電腦斷層掃描資料與關節實際狀況結合,計算出最準確的手術位置後,再依照3D模擬影像利用機械手臂進行手術,且術中會再進行一次定位。與機械手臂整合的6mm鑽頭在導航系統幫助下,僅磨除關節受損的部位,若超過術前規劃範圍則會停止,誤差約小於1mm,失敗率則不到0.4%。

「傳統膝關節置換術,如同目視開飛機」吳濬哲比喻,進行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只能根據X光片及器具定位,就像開飛機沒有雷達只能目視,而機器人關節置換術,術前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模擬、定位,當然手術的精準度、安全性都大幅提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891

相關推薦

上課無聊卻不能滑手機時,你會做什麼?在課本上塗鴉、轉筆……還是像這位網友一樣一直折手指?▼先來個示意圖 via 下同 這個看似很Man的動作,其實很傷手指關節折凹手指發出的聲響,其實是關節潤滑黏膜裡的氣泡受到壓迫所發出的聲音,折久了容易讓手指變粗,就有一位日本網...

閱讀詳情 »

via下同 電視製片人Rosenbaum把這些平常喝完的飲料瓶子收集然後DIY,既環保又裝飾了自己家那個單調的牆面。   屢獲殊榮的生態藝術家、設計師莎拉‧ 特納,善於將廢塑料瓶和易拉罐轉變成美麗的燈具和藝術般的雕塑。   飲料瓶改成的塑料掃把   塑料瓶製成的首飾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隨著氣溫日漸飆高,想來點輕食消消暑氣,對於身材斤斤計較的人來說,如何吃得健康又能維持標準的體態,夏日輕食吃對方法,可說是事半功倍。 開業診所林黑潮院長指出,夏日到來,生菜沙拉、涼麵、蒟蒻等,成了民眾取代正餐的首選,但飲食最重要的關鍵還是「量」,因為不管熱量再高的食物,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健康,不只是生理、心靈層面的富足也會影響人體和諧。美國曾有神經學家提出,一旦缺少大腦中的GABA物質不只會引起帕金森氏症與老年癡呆症等,還可能讓人感到焦慮不安與低落憂鬱。 美國心理學家呼籲,精神科醫師應把「瑜珈」納入憂鬱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療方法。根據研究,每週練三次瑜珈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