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輕忽雙腿水腫 當心這病恐致不育、皮膚潰瘍

輕忽雙腿水腫 當心這病恐致不育 皮膚潰瘍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74歲的劉奶奶,平時健康,但長期以來偶有雙腿腫脹,自以為罹患台語俗稱的墜腳氣(水腫),直到最近半年,發現雙腿不對稱腫脹沒消腫,檢查發現心臟、肝臟、腎臟皆無異狀,亦無靜脈血栓等情形,服用利尿劑、抗凝血劑也沒效,甚至出現小腿脹痛及色素沉澱。直到至國泰醫院求醫,經靜脈攝影、血管內超音波等檢查,發現竟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所幸接受氣球擴張和導管置入自膨式靜脈支架治療後,雙腿已消腫,恢復正常。

髂靜脈壓迫發生率2成 不予理會恐釀大禍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張嘉修醫師提到,常見的靜脈壓迫有上腔靜脈壓迫及髂靜脈壓迫,上腔靜脈壓迫的原因有9成是腫瘤造成,而髂靜脈壓迫的原因有年齡、後天因素及先天性疾病造成,常好發於50歲以上年長女性、活動力旺盛的年輕男性、孕婦及膀胱疾病、腫瘤、先天異位腎臟等患者。

張嘉修醫師提到,髂靜脈壓迫的發生率約20%,輕度的靜脈受壓,不會出現症狀;但髂靜脈若長期受到嚴重壓迫,會造成靜脈血液回流障礙和下肢靜脈壓力升高,有2-5%的患者輕則會出現下肢水腫脹痛、色素沉著,重則皮膚潰瘍或併發靜脈血栓,甚至會造成男性精索靜脈曲張和不育。

血管內超音波檢查可確定病灶 新型導管手術傷口小、復原快

張嘉修醫師說,目前髂靜脈壓迫最可靠的診斷方法,有下肢靜脈攝影及血管內超音波檢查兩種,其中血管內超音波檢查對於確定病灶原因、評估是否合併血栓,及血管內治療的位置等很有幫助。而過去多採取手術治療,但治療成效大都不盡理想,近年來導管技術發達,可在病灶處行氣球擴張和置放自膨式靜脈支架,不僅傷口小、復原快,亦有顯著成效,目前已成為主流的治療方式。

預防髂靜脈壓迫 抬高患肢、穿減壓彈性襪、補水可預防

張嘉修醫師提醒,若為症狀較輕微的病人,建議抬高患肢,避免長時間久坐或久站,或穿減壓彈性襪;另外,若出現長時間雙腿不對稱腫脹,除了需要適時運動及補充水分預防血栓形成,更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免釀成大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3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邁入五月,歡慶母親節,除了送禮、吃大餐等外顯感謝行為外,持續關懷與支持母親、女性朋友的心情更為重要,尤其是職業婦女,會感受到更多的時間壓力,除長期或不定期工作業務外、還需擔負無償的家務處理與照顧責任。根據一份2019年2月發表於《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前陣子鬧的沸沸揚揚的「藥價差」議題,很多民眾依然有看沒有懂,究竟藥價差是什麼?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陳世雄博士舉例解釋,健保署類似百貨公司,收載民眾需要的用藥後便訂定統一價格(健保單一支付價),而醫院就像中盤商,民眾是顧客,看病時醫院的醫師開處方給民眾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劉媽媽說:「健康服務中心一直打電話要我做乳房攝影檢查,聽說很痛一直不敢去檢查,邀請電話不斷,感覺不好意思再推拖了,只好去檢查。結果發現初期乳癌,治療後恢復良好,現在還能遊山玩水。所以不要聽說檢查會疼痛就拒絕乳房攝影檢查!每天約31位女性被診斷罹患乳癌臺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