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膝關節痛只能換關節?  新保膝術不用換全組

膝關節痛只能換關節? 新保膝術不用換全組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2歲張先生熱愛運動,但左側膝蓋疼痛常達一年之久,最近症狀加劇,每步行一小段路就需歇息,甚至疼痛到無法動彈。經安南醫院骨科檢查發現,其內側膝蓋軟骨磨損併有膝關節內翻,在醫師建議下接受高位脛骨截骨手術,不僅保留原有膝關節及改善膝蓋變形,術後2個月即可正常行走,6個月後就能簡單運動。

骨折後骨頭癒合 仍有機會發生關節炎

膝關節旁或關節內骨折,都容易遺存關節表面受損或關節旁內翻變形,在骨折癒合後,仍有創傷後關節炎的機會。因此膝關節應做長時間的保護及保養,並強化下肢的肌耐力,避免關節不穩定造成關節軟骨過度負擔。

張伯群醫師表示,過去嚴重膝創傷性關節炎的處理,以人工關節手術為主流,近幾年來台灣醫療科技進展,可協助矯正的精準度大幅提升。雖然目前此類手術有諸多好處,但不是萬靈藥。對於50-65歲相對年輕的病人,如膝退化變形只影響單一關節面,且體重適當,都可以考慮以截骨矯正(HTO)來取代人工關節置換。

不一定要換膝蓋  截骨矯正手術可取代

許峻誠醫師說明,高位脛骨截骨手術(HTO)又稱保膝手術,主要是矯治病人膝關節在力學上的內翻及減輕內側之壓力,手術過程中只要將在小腿脛骨上方截開一段缺口,沿著矯正脛骨的軸線,將一小塊骨頭補進這個缺口後,讓內側關節壓力減低、傷口小、出血量小且恢復快,再加上適當的鋼板固定,使病人的膝關節壓力不再集中於內側,減輕疼痛,還可以繼續使用自然關節。

此外,針對腎功能不佳的病人,也能避免置換人工關節後,容易受到感染的風險;不僅開刀危險性低,恢復期短,又可以讓患者免除長期吃止痛藥的困擾。

新保膝手術 至少10年不用換膝

目前國外已經有某些研究證實,內側膝蓋軟骨經此手術後,甚至可以部份再生。張伯群醫師及許峻誠強調,成功的高位脛骨截骨術,平均可以延長膝關節使用年限至少10至15年,倘若保養得宜甚至可以不用人工膝關節置換; 因此用3個月的恢復期,來換取未來10年以上免除人工關節,對病友來說的確值得考慮。

【延伸閱讀】眼屎流目油眼疲勞 都跟肝臟健康有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78歲孫婆婆,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病史,長年飽受慢性頭暈的困擾。有天朋友來訪,孫婆婆聽到門鈴響起,急忙起身應門,結果一站起來就開始感覺頭暈眼花無法邁步,原想扶旁邊的櫃子卻不小心絆到風扇的電線無法爬起,門外的朋友聽聲音不對,趕緊連絡家人開門,並將孫婆婆緊急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我國近日陸續接獲日本官方透過國際衛生條例國家對口單位(IHR National Focal Point)通知,該國檢出3例自我國入境之COVID-19(武漢肺炎)抗原檢測陽性無症狀個案。3日人來台 返日卻抗原陽性指揮中心指出,我國於接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物聯網業者研華公司與承業生醫旗下久和醫療攜手合作,以AIoT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共創佈局智慧醫院新未來。首波以久和醫療的台灣經銷通路,搭配研華醫規手術螢幕PAX、手術室影像串流系統AVAS,以及行動醫療護理車AMiS搶攻台灣手術醫療與醫療推車市場。 根據市調機構Fros...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剛升國三的小美,有失眠困擾,且有時也感到心跳很快,起初家人以為是課業壓力導致,但經一兩個月後,小美脖子卻變得腫大,就醫檢查確診為葛瑞夫茲病所引起的甲狀腺亢進;醫師近一步諮詢後發現,患者近三個月來不僅食慾變佳,體重也上升,且常感到很熱,加上月經不順、情緒暴躁等因素,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