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7月新制省這一針4000元 公費B肝免疫球蛋白實施對象擴大

▲預防B肝母嬰垂直感染再升級,公費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實施對象擴大。(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推估仍有150名新生嬰兒因為母嬰垂直感染B型肝炎,為了補上最後一道缺口,疾管署宣布7月1日起公費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實施對象擴大,以後只要母親為B肝s抗原陽性,不論e抗原是陽性或陰性,新生兒都可於出生24小時內接種1劑HBIG,而這一針過去自費得花上4000元。

疾管署過去的公費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實施對象,只提供給母親為B型肝炎e抗原陽性新生兒,而7月新制則全面擴及母親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新生兒。

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組長楊靖慧表示,母嬰垂直感染一向是造成危險孩子的主要因素之一,過去主要是因為考量到母親若為B肝s抗原陽性、e抗原陰性者,其感染機率不高,所以才未納入公費實施對象範圍之內,但隨著國內推動B肝疫苗多年見成效後,現在更要補上這最後一道缺口。

新制針對國內108年7月1日(含)以後出生母親為B肝s抗原陽性的新生兒,均需於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1劑公費HBIG及第1劑B肝疫苗,並於滿12個月大時,接受s抗原及表面抗體等檢測,及早採取後續補接種與追蹤措施。

楊靖慧說,疾管署預計投入經費2600萬元,在每年約有8000名這類媽媽的狀況之下,推估實施後每年約可再減少11名幼兒成為B肝帶原。研究亦顯示,提供母親s抗原陽性e抗原陰性的新生兒接種HBIG,該族群幼兒帶原比率可由0.29%降至0.14%,且再降低猛爆性肝炎發生的風險。

疾管署提醒,孕婦於產前檢查時均應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的檢驗,準媽媽若產檢結果為s抗原陽性,請於待產時主動告知院所,以確保寶寶於出生後能按時完成HBIG及B肝疫苗的接種,共同守護寶寶的健康。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殘害許多孩子得白血病的真正兇手終於被揪出來了!獻給無知的家長們!!!   得了白血病,最常見的治療是換骨髓。你知道換了以後人還能生存多長時間嗎?白血病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我們在這裡結合大腸的功能給 大家分析一下。大腸在人體的第一個功能就是吸水,供養全身的水分,吸水的同時大腸還會蠕動,...

閱讀詳情 »

防癌工作持續推廣,但台灣罹癌人數卻仍不斷攀升!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最新出爐的癌症登記報告顯示,2012年癌症新發人數為9萬6,695人,發生年齡中位數與2011年同為62歲,但發生人數卻增加4,012人,每5分鐘26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一年快了14秒;從粗發生率資料來看,台灣人每233位就有1人罹癌,...

閱讀詳情 »

每年上演的缺水惡夢又來了,為避免限水措施導致個人及環境衛生大打折扣,引爆食安危機,衛福部呼籲大家,使用酒精含量60~95%的乾洗手液隨時清潔雙手,做好個人衛生,是預防疫情及食安危機的第一步喔!春雨不來,桃園等地區實施限水措施,憂心水源不足引發食安危機,日前舉行的「第七屆亞太感染管制國際會議」中,與會...

閱讀詳情 »

臉上會出現脂肪粒是由於肌膚的油脂過剩,加上身體的代謝慢而漸漸累積而成的。脂肪粒會出現在臉部背部及眼部,然而除去眼部脂肪粒的護理最為困難,現在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如何去除惱人的脂肪粒。 許多女孩認為脂肪粒的形成主要是皮膚油質太多,這個認知其實不是很正確的。脂肪粒形成的原因是因為皮膚缺水、排泄和吸收受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