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膽囊癌早期症狀少 高危險群要留意

膽囊癌早期症狀少 高危險群要留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民國96年約有1000人死於膽囊癌,約占當年癌症死亡原因第十二名。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宗慶表示,膽囊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難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而且該疾病好發於50~70歲女性,若有膽囊石頭、息肉等危險因子,應特別留意。

周宗慶醫師指出,膽囊癌早期沒有症狀,晚期常併發體重減輕、黃疸、腹痛與腫塊。手術切除為目前唯一有機會治癒的方式,早期膽囊癌只要單純切除膽囊,即可治療且預後良好。膽囊癌晚期,即使能手術切除,但複雜性高、併發症增加且預後較差。若不能切除腫瘤,只能接受姑息性的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因此,有危險因子的患者,可接受預防性膽囊切除手術以絕後患。

膽囊癌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膽囊石頭大於3公分、膽囊息肉大於1公分與石灰化膽囊,而慢性膽囊反覆發炎,則可能引發總膽管囊腫、總膽管胰管處異常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周宗慶說,一位51歲女性,曾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膽囊息肉與膽結石,但未長期追蹤,到去年11月時,被發現膽囊息肉達3公分,病理報告證實為早期膽囊癌。最後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後,恢復健康。

另有一位83歲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與阿茲海默症等,日前因上腹部不適、發燒畏寒、黃疸送醫急診。周宗慶指出,檢查後發現,該患者有局部侵犯性膽囊癌致阻塞性膽管炎,接受抗生素治療與經皮穿肝膽汁引流術,並進行總膽管全切除、膽囊切除、局部淋巴廓清與總肝管腸吻合手術治療後,雖然術後併發肺炎,引發敗血性休克、尿酸發作、呼吸衰竭、譫妄,但在休養後順利出院,經2年追蹤後,仍未復發。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23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九十五歲的老翁,因腹部異常腫大就醫,經檢查後,發現腹部有一顆主動脈瘤,隨時可能因破裂出血而喪命,但因年齡過大,無法承受傳統手術開刀前的全身麻醉,改為施以安全性更高僅需局部麻醉,且止血時間僅需三分鐘的新型主動脈微創手術,才讓老翁撿回一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安南醫院心臟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以中醫觀點來說,當五臟六腑的機能出現問題,皮膚便容易發炎、過度增生,輕則出現小紅斑、脫皮,嚴重則漫延全身、關節、指甲處。中醫師指出,一般人常認為乾癬難以治癒,其實只要將毒素從體內代謝,乾癬是可以根治的疾病。一名6歲的林小朋友,3年前身體陸續冒出零...

閱讀詳情 »

如果你想要減肥,你大概會聽過「消水腫」這種方法,消水腫既簡單又有效,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少掉好幾磅,讓不少人躍躍欲試。但究竟「水腫」是什麼,又是怎樣的「消」法?為了減重而「消腫」,對健康有什麼不良影響嗎? 水腫(Edema)又稱浮腫,是指人體皮下空腔因體液異常堆積所產生的腫大症狀, 原因有可能是體質性...

閱讀詳情 »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挖鼻孔,通常是被認為非常不雅觀的事情、而且也被認為是一種不衛生不安全的行為。   然而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的斯科特納珀教授在一份最近的研究中,證明了,挖鼻孔其實對身體是有益的! 這項以數千人為研究對象的研究顯示,鼻子內含有多種感受器,所以當人們用手指按摩鼻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