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膽囊癌早期症狀少 高危險群要留意

膽囊癌早期症狀少 高危險群要留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民國96年約有1000人死於膽囊癌,約占當年癌症死亡原因第十二名。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周宗慶表示,膽囊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難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而且該疾病好發於50~70歲女性,若有膽囊石頭、息肉等危險因子,應特別留意。

周宗慶醫師指出,膽囊癌早期沒有症狀,晚期常併發體重減輕、黃疸、腹痛與腫塊。手術切除為目前唯一有機會治癒的方式,早期膽囊癌只要單純切除膽囊,即可治療且預後良好。膽囊癌晚期,即使能手術切除,但複雜性高、併發症增加且預後較差。若不能切除腫瘤,只能接受姑息性的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因此,有危險因子的患者,可接受預防性膽囊切除手術以絕後患。

膽囊癌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膽囊石頭大於3公分、膽囊息肉大於1公分與石灰化膽囊,而慢性膽囊反覆發炎,則可能引發總膽管囊腫、總膽管胰管處異常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周宗慶說,一位51歲女性,曾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膽囊息肉與膽結石,但未長期追蹤,到去年11月時,被發現膽囊息肉達3公分,病理報告證實為早期膽囊癌。最後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後,恢復健康。

另有一位83歲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與阿茲海默症等,日前因上腹部不適、發燒畏寒、黃疸送醫急診。周宗慶指出,檢查後發現,該患者有局部侵犯性膽囊癌致阻塞性膽管炎,接受抗生素治療與經皮穿肝膽汁引流術,並進行總膽管全切除、膽囊切除、局部淋巴廓清與總肝管腸吻合手術治療後,雖然術後併發肺炎,引發敗血性休克、尿酸發作、呼吸衰竭、譫妄,但在休養後順利出院,經2年追蹤後,仍未復發。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23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面對新冠肺炎威脅,各國紛紛祭出政策以對應疫情衝擊。台灣經濟學會、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與陽明大學防疫中心在2020年7月30日與31日,共同舉辦「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協辦單位包含台灣健康經濟學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計量理論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膳食纖維好處多多,但你知道哪些食物含量最多嗎?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盧映竹表示,如以同樣重量作比較,黃仁黑豆、帶莢毛豆可說是膳食纖維之王,至於水果,則以芭樂、百香果含量最為豐富。 腸道是鞏固免疫系統的第1道防線,膳食纖維則扮演重要角色,國健署建議,19歲以上成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2位年齡分別為64歲及56歲的楊姓姐妹,皆無抽菸習慣。日前一同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透過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結果呈現2人在肺部皆有異常影像,分別是左上肺葉有1處約1.8公分的毛玻璃結節及左下肺葉處有1處約1.3公分紮實結節,後續由臨床專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國內疫情已趨穩定,出境需求漸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檢驗量能也隨著提升,自1月至今已完成逾4500件新冠病毒檢體檢測。高醫檢驗醫學部醫師陳昭儒表示,經由多重把關及配方優化後,將出現非特異性訊號比例,由原先63.1%大幅降至12%,避免發出偽陽性報告的可能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