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臨時突發狀況! 讓上班族最頭大

臨時突發狀況! 讓上班族最頭大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指派新任務?臨時被調班? 不可預測讓人壓力大 

年中剛過,正是許多畢業新鮮人投入職場或是轉職者進入新公司的適應期,除了適應公司文化、展開新的人際互動關係的壓力,業務上的壓力更是如影隨形,壓力雖是生活中必然發生,但是什麼事項讓上班族最感壓力?根據美國求職網站「CareerCast」2016年調查顯示,超過六成上班族表示自己工作壓力大,「工作中的不可預測性」為最大壓力源!

工作壓力源太多 工作族哀嚎壓力大

該調查以2016年一月瀏覽CareerCast網頁的834位訪客為對象,詢問其性別、年齡、職業別與工作壓力原因等狀況,結果發現,26%員工表示工作中起伏不定的事件(包含被指派新任務、公司重要事件無預警改變、突然被換到非預期的工作班次)是引發焦慮的主因。

與不可預測性排名相當的壓力源還包含工作環境(佔21%)及截止期限(佔20%)。僅7%員工表示長時間工作為壓力源之一,不到5%員工認為升遷與旅遊機會為壓力因素。另項由美國提供員工援助計畫公司「ComPsych」以超過2000名受試者為對象的調查則發現,近1/3員工表示「主管不明確的期待」為主要壓力源,其他壓力源包含:同事或部門間的衝突、擔心工作量增加或未來有更艱難的工作,及對雇主的穩定性感到不確定。

壓力型疾病頻出 讓全身都是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詹佳真主治醫師指出,當遇到不確定、具威脅的事件,人們會自動化想到最壞的狀況(被炒魷魚、被上司斥喝等),此時身體壓力反應系統會被活化,造成呼吸加速、腸胃蠕動等影響,因而無法客觀做出適當判斷。

長期處於壓力狀態,可能出現胸部有壓迫感、頭痛、肩頸痠痛、失眠、焦慮、失去信心、否定自己等症狀,被誤以為其他疾病,注意力轉移到身體的不安全上,更無法有效解決過度壓力所帶來的影響。詹佳真提醒,若症狀出現超過兩周以上,建議尋求專業協助,避免因為失眠或其他身心症狀而引發憂鬱症、躁鬱症等疾病。

主管「不明確期待」 壓垮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明,上述研究發現,工作中的不可預測性、主管不明確的期待是最大壓力源。在職場上學會一套壓力檢視與管理方式,將終生受用。不確定性往往考驗我們的應變能力與處事彈性,因此在平日需要多累積知識訊息,能力越強者,較容易找到解決方案,處事的應變力與彈性也越高。

身為同事則可以做些許即時的工作分擔,關心他需要哪些資源,可以邀請其一起用餐、逛街或唱歌等活動,在互動過程中多了解對方的情況與想法,才能適當給予協助。當發現同事的狀況超出自己的協助範圍,不妨陪同尋求其他協助,甚至就診。

心理影響生理 讓自己有更多舒壓管道

葉雅馨表示,與一、兩個月前比較,若發現身旁同事常常出現一副苦瓜臉、不開心的表情、發呆、出神、無故落淚、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不斷請假,身為主管可以與他討論,關心其工作量是否超出負荷,或了解遇到哪些困難,給予工作上適當的調整與安排。

當出現想逃避工作、任何事都使不上力、做什麼事都不對勁,或生病、感冒不易痊癒等現象,首先需要檢視壓力源:列出時間工作表,排定事件的先後次序,整理出哪些事可以暫時擱置,哪些任務需要優先執行。其次,平日即應建立人際關係上的支持系統,包含上司、同輩的工作夥伴,或生活中給予心理支持的親友。與非工作夥伴的親友傾訴心情,反而更能達到情緒紓解效果,幫助自己回到原本工作崗位,繼續努力。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1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夏季天氣熱到爆,新聞屢屢傳出心肌梗塞和心血管疾病病症惡化的病例,此時除了適度補充水分、避免頻繁進出冷氣房和多休息之外,適度補充維生素也是個好主意,只是,專家認為偶爾缺少哪一種維生素都沒關係,但高血壓的人絕對不能有A、C、E短缺的現象! 人體是由3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為基礎,共同組合而...

閱讀詳情 »

「隱性飢餓」吃維他命就沒事?這是許多人的迷思。醫師指出,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容易有「隱性飢餓」風險,若要使身體獲得足夠的營養,不是吃了營養補充品就身體健康,更不可將維他命當作糖果、零食在吃,小心吃過量健康亮警訊。 部立雙和醫院家醫科周碩渠醫師指出,吃飽不代表吃得健康,主要是飲食營養不均衡,因國人外食...

閱讀詳情 »

想到改善睡眠、調整時差,馬上聯想到褪黑激素,說他是「黑暗中的健康守護者」一點也不為過。但是,褪黑激素功能還不止於此,還能防止老化,甚至抗癌等。如果要刺激褪黑激素,專家推荐這一招快速又有效。 想要抗老化,就需要讓褪黑激素維持在年輕狀態 為了扭轉老化,數百年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找到明證,如今,所有的努力...

閱讀詳情 »

足踝變膝蓋,怎麼可能?現在醫療技術進步,可說是鬼斧神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日前成功幫1名越南籍移工,因為工作意外造成左膝炸裂粉碎、小腿斷裂,醫療團隊於是將他的腳踝180度移植到膝蓋,小腿殘肢當大腿骨用,並且利用先進的3D列印技術製作義肢,帶給病患新「膝」望! 侯明鋒院長(左起)致贈3D列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