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自然產憂尿失禁剖腹產怕組織沾黏 聽婦科醫師專業建議

自然產憂尿失禁剖腹產怕組織沾黏 聽婦科醫師專業建議

【NOW健康 李蔚萱/新北報導】自然產還是剖腹產,一直以來都是孕媽咪們關注的議題,有人說自然產恢復快,寶寶較健康;也有人說剖腹產後比較不會尿失禁。究竟哪種生產方式比較好?婦產科醫師認為,選擇對產婦與胎兒安全的方式,才是最好的生產方式。


菡生婦產科診所邱淑芳院長表示,在正常情況下,產婦都適合自然產,好處是恢復較快,即使是會陰部有撕裂傷口,疼痛度也較低,不會留下疤痕,產婦通常在產後數小時便可自行下床上廁所,約3天後即可出院。需注意的是,有些婦女在自然產後,會有尿失禁問題,可多做凱格爾運動,來幫助恢復鬆弛的骨盆底肌肉。


此外,寶寶透過自然產時產道的擠壓,肺部會較為成熟,原本存在於呼吸道中的羊水,也能藉由產道擠壓而排出體外。邱淑芳院長說,根據臨床接生經驗,自然產的寶寶哭聲大多較為響亮。然而,若是胎兒較大而導致難產,或者產程遲滯的情況,就必須緊急剖腹產。由於剖腹產時,醫師能直接處理傷口及胎盤,因此能減少產後大出血的狀況,產婦惡露也會較少。


邱淑芳院長進一步說明,一般而言,產婦若前1次是剖腹產或子宮曾手術,則必須剖腹產,以免有子宮破裂的風險;或者產婦有前置胎盤、重度子癲前症、有嚴重子宮肌瘤、菜花或皰疹,以及胎兒體重超過4公斤以上、40歲以上的高齡產婦等,自然產恐會影響寶寶健康,生產風險也較高,因此也會事先建議剖腹產。


邱淑芳院長指出,剖腹產由於腹部傷口較大,通常需住院5至7天,而最需注意的是術後沾黏問題。剖腹產是從腹部到子宮,1層1層的切開,手術過程會破壞原本包覆著器官做為隔離組織的保護層,因此有可能會組織間的沾黏。若發生沾黏,恐導致慢性骨盆腔發炎疼痛、容易脹氣,若輸卵管沾黏恐導致不孕。


要減少組織沾黏情況,可使用「防沾黏薄膜」覆蓋於子宮傷口,防沾黏薄膜是婦科手術常見的醫療器材,屬玻尿酸成分,約7天內人體會自行吸收,四周後排出體外。邱淑芳院長曾收治1名35歲產婦,第1胎足月時羊水破裂,但子宮頸一直只開2公分,待產超過24小時,且產婦有發燒現象,與產婦及家屬充分討論後,緊急剖腹產,並使用防沾黏薄膜,術後恢復良好,2年後再生第2胎,同樣採用剖腹產,術中發現子宮狀況良好,組織間平滑,也沒有沾黏情況發生。


邱淑芳院長提醒,剖腹產後2周內不宜進補,並建議使用束腹帶,避免傷口滲血,也減少疼痛度。孕期中應按時產檢,懷孕6個月後注意胎動,產後注意出血及傷口狀況。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若需剖腹產,應慎防術後組織沾黏,一旦發生沾黏,治療較為棘手,並會造成產婦日後身體不適及影響再次懷孕的可能性。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HPV:子宮頸癌致病大宗 潛伏帶原成隱憂國際巨星梅艷芳、蠟筆小新配音員蔣篤慧皆不到50歲就因子宮頸癌離世。其實HPV人類乳突病毒即是子宮頸癌的關鍵致病因素,其型態高達一百多種,其中致癌機率高的第16型及第18型病毒造成近七成的子宮頸癌率。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黃建霈主任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前1項國外調查發現,新冠疫苗保護效力可能僅剩下1年或更短,加上變種病毒威脅,疫苗能不能有效壓制未來疫情,全球都非常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強調,可能打第3劑,廠商也有對應準備。 張上淳表示,疫苗失效觀點一直都存在科學界中,從疫苗研發到施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年後開工,許多上班族又回到上班時間看電腦,下班後滑手機的生活模式,長時間盯著螢幕用眼過度,使眼睛痠澀疲勞。醫界普遍認為,長期用眼過度或高度近視恐提高罹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嚴重者甚至有失明的可能。為保護眼睛,近來興起補充葉黃素保健食品的風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帛琉旅遊泡泡,明(1)日首發團即將啟程,交通部觀光局預估,下午14時30分起飛,但旅客上午8時30分就要報到,分批次採檢等待結果,全數陰性才能出團,統計共百人出團,將在4月4日返抵台灣;另外,越南與新加坡旅遊泡泡,觀光局鬆口正在洽商,但是否成行要看疫情而定。 交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