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自然產與剖腹產諸多疑問 專家整理實用懒人包

  生產對每位孕婦來說是件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事,不論是準備經歷自然產或是剖腹產的孕婦,內心都有相當多的問題,希望能得到解答。關於產程的諸多疑問,透過專家解說,期望幫孕婦降低心中的焦慮感,開開心心迎接新生兒的到來。

  相信能夠順利生產是許多孕婦最希望的事,提醒計畫以自然產方式生產的孕婦,可透過產前運動幫助順產。為了不被醫院「退貨」,建議可自行先觀察陣痛狀況,一般約每3至5分鐘有1次規則性陣痛,且持續1小時,不會因為姿勢改變、喝水或坐臥休息而緩解,再到醫院接受評估待產為宜;經產婦則是只要開始有規則陣痛加上落紅,就應該到醫院待產了。此外,若發現有破水的狀況,建議都先至產房接受評估;至於將以剖腹產方式生產者,最妥當又安全的剖腹時間以接近38周、不超過40周為主。

  由於自然產的產婦必須歷經一段時間的陣痛,直到子宮頸全開看見胎兒的頭,才進入生產階段,為了保留體力,可以考慮自費接受減痛分娩,不讓子宮收縮的不適影響了之後的用力。萬一出現產程遲滯,將視狀況予以適當的處理方式。胎兒娩出後,必須待胎盤娩出,醫師會檢查胎盤的完整性,然後進行會陰縫合,縫合結束後,由護理師清洗陰道與會陰區域,才算結束自然產產程。

  而剖腹產則須在術前禁食8小時,採用半身麻醉,於恥骨聯合上緣2指幅處(約4至5公分,約與恥毛齊平)下刀,傷口長度則約8至10公分,取出寶寶後,進行清理子宮,盡可能一層層地將血水清洗乾淨、再將之對齊、縫合,生產大事方告一段落。

  胎兒「退房」後,待護理師確認孩子的生命徵象正常,且完成擦拭身體上的羊水、抽吸口腔與鼻腔的羊水、施打維生素K等護理後,即可享受母嬰肌膚相親的時刻。自然產產婦可至少進行20分鐘,半身麻醉的產婦術後仍清醒,也約有10分鐘可進行。

  提醒半身麻醉的產婦,於術後應確實平躺6至8小時,避免出現頭痛症狀。通常術後1天內會移除導尿管,拔除後,觀察4小時若仍無尿意,會再裝上導尿管1天,讓尿液可順利排出以保護膀胱。

  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必須同時面臨子宮收縮帶來的疼痛,而讓自然產產婦難以忍耐的是會陰傷口的痛,可在產後24小時進行泡盆,將下半身泡在溫水中,能讓傷口附近的肌肉、血管放鬆,傷口的痛也能暫時得到舒緩;剖腹產產婦則是要忍受開刀傷口的痛,不妨可自費選擇效果較好的自控式止痛。

  提醒產婦,由於經過長時間的躺姿後,突然改變姿勢,容易因「姿勢性低血壓」而有頭暈的狀況發生,因此在下床前,可請照顧者先將床頭搖高,靠坐幾分鐘後再試著站看看,即使身旁一時沒有照顧者,也要請護理人員幫忙,千萬別一人獨自行動。生產是大事,祝福每位產婦都能順利生產,用最好的心情迎接寶寶的到來!

★原文刊載於2019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83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表示,最快4月底將開放有出國需求者自費接種牛津AZ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說,最快一週內宣布施打地點、定價等相關政策,目前朝向不收取疫苗處理成本費用,但掛號費、診察費等則須另外收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自12日起,開放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工作者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呂怡潔、羅偉哲、李盛雯/台北報導 醫者父母心,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創立的醫者診所,秉持「醫已病,更醫未病」宗旨,今(9)日搬新家到台北市基隆路,並結盟敏盛醫療體系旗下的哈佛健診,許多醫界大老和資深名醫齊聚一堂。 李源德指出,醫者診所創設近4年,創新的全責診療模式,包括一次完診、準確診...

閱讀詳情 »

金曲歌后詹雅雯近日驚傳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中部萎縮,暴瘦十公斤,引發外界關注。不過根據研究,全台有近4萬人罹病,而且不只老年人,現在更有案例是40歲壯年也發病,北醫團隊透過的深部腦刺激手術,幫助改善病情,終於又站穩腳步,今天開心亮相。(民視新聞/林秀宜 王文煦 台北報導) 【延伸閱讀】 國產疫苗差臨...

閱讀詳情 »

AZ疫苗接連報出血栓爭議,歐洲各國為此傷透腦筋,荷蘭與葡萄牙定調60歲以上民眾停打,不過法國比利時和剛脫歐的英國,依然加緊腳步擴大施打。雖然陸續傳出憂心疫苗聲浪,但專家與醫療背景人士都認為,AZ疫苗造成血栓的機率極低,風險比起感染武肺真的不算什麼,就連血栓致死民眾的家屬也都站出來,鼓勵大眾繼續接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